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
本文關鍵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
更多相關文章: 教師 教學反思 專業(yè)發(fā)展 策略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學反思的內容包括對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自身教學行為、教學反饋等方面的反思。進行反思性訓練可采取聽課觀摩、相互交流、自覺意識、理論學習和反思日記等策略。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關鍵詞】: 教師 教學反思 專業(yè)發(fā)展 策略
【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編號GH-06166)“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早在196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勞工組織就已在《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當把教師職業(yè)作為專門職業(yè)來看待;1996年第45屆國際教師大會以“加強變化世界中教師作用”為題,再次強調教師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我國政府在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中把教師視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申繼亮,劉加霞;論教師的教學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2 武海燕;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意義和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6期
3 朱玉東;反思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穎蓀;;《網頁制作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建構主義為指導[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施克燦;國際教師專業(yè)標準的三種模式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4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5 張?zhí)鞂?試論教育對話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6 施小菊;運用反思性教學提高體育實習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彭健民;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教育類課程設置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8 陳雁飛;體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9期
9 胡波;高師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10 李家黎,陳薈伉;論反思性教學與教師專業(yè)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徐惠良;;構建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反思機制的實踐與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王曉巍;;中學化學教學反思的思考與實踐[A];湖北省中學化學“兩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文件和論文集[C];2007年
3 繆建平;;引領教師進入“反思性教學”狀態(tài)[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周如俊;;校長要變教學反思“苦差”為教師成長的“追求”[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5 孟瑜;;論教師教育的市場化[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邵光華;數(shù)學樣例學習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葉信治;提高大學課程實踐自覺性的哲學探討[D];廈門大學;2003年
7 劉清華;教師知識的模型建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三福;教學的語用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莉穎;雙語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建平;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中小學教師培訓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2 陳金龍;西北貧困地區(qū)小學校本師資培訓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焦煒;課程行動研究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楊玉東;國家數(shù)學課程改革中教師培訓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楊龍海;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鄧友超;走向主體間意義的教師主體性——教育工具的一個目標[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7 歐群慧;論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可能——一項個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劉衛(wèi)華;反省與心理健康之關系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9 呂麗艷;教育世界中的意義遮蔽與澄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連蓮;關于西方教師專業(yè)化理論與實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吳衛(wèi)東,駱伯巍;教師的反思能力結構及其培養(yǎng)研究[J];教育評論;2001年01期
2 張立昌;試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3 武海燕;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意義和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旭川;祝海燕;;試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幾條途徑[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2 李彥花;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有效途徑[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3年36期
3 仇定榮;陳曉平;;教學反思,彰顯教師的教學智慧[J];中國教師;2008年17期
4 雷桂萍;在反思中實現(xiàn)專業(yè)化發(fā)展[J];山西教育(綜合版);2005年08期
5 王俊禮;陽德華;;哲學反思思維:教師實現(xiàn)有效教學反思的基礎[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袁曉輝;;立足細微 走向深入——校本研究的幾點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Z1期
7 王彩霞;李通軍;;論教學反思及其對教師成長的影響[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黃學友;;是要我反思,還是我要反思[J];湖北教育(教學版);2006年05期
9 王兵;;教學反思: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10 魯興樹;潘莉;;論教學反思的環(huán)境支撐[J];江蘇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雙瑩;;校本培訓的核心力——提高教師反思能力,重新構建自我[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李月鮮;;在教學反思中成長[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新課程下教師爭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楊小鋒;;夯實網絡校本研修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5 陳媛;;教學需要積累[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周如俊;;校長要變教學反思“苦差”為教師成長的“追求”[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7 郭有志;任拉利;;貧困地區(qū)教師激勵機制芻議[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8 喻斌;;民辦學校年級管理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單從凱;;網絡教育e-Educator呼之欲出[A];“網絡時代的遠程開放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林;榮瑩;;不再強迫——教師心理評估個案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安澤縣和川中心校 岳杰;淺談教學反思的重要性[N];臨汾日報;2010年
2 周口一高初中部 申桂梅;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N];周口日報;2010年
3 蔡世玲;《發(fā)現(xiàn)你的生涯興趣》教學反思[N];江蘇經濟報;2010年
4 江西省寧都縣田埠中學 李經祥;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N];學知報;2011年
5 周俊最;教學反思 “發(fā)燒”的反思[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河南睢縣高級中學 路慶芳;新課改教學反思[N];學知報;2011年
7 孫仕滿;莫讓教學反思成“苦差”[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湖北省監(jiān)利實驗高級中學 張國東;教學反思應成為備課組的基本活動形式[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山東省牟平一中生物組 史琳琳;教學反思之我見[N];學知報;2010年
10 四川省華鎣市華鎣中學副校長 郭子其;教學反思何需“舍己求人”?[N];中國教育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海燕;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3 高巖;教師個體教學哲學及其建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姜飛月;學校變革中的教師效能[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周福盛;教師個體知識的構成及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清雁;教師是誰[D];西南大學;2009年
7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朱超華;教師核心能力發(fā)展與教師管理模式變革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席梅紅;教學實踐智慧發(fā)展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魏峰;鄉(xiāng)土社會的教育政策運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梁小丹;基于BLOG的教師個體教學反思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2 焦金金;常態(tài)教學中微項目的設計與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儲召紅;論教學反思及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洪魯魯;教師專業(yè)化視野下的教師實踐智慧探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5 賈巍;基于社會性軟件的教師隱性知識共享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李瑾;教學反思芻議[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7 謝芳;教師實踐性知識生成引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沈宏松;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行動研究之一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紅玲;論教學反思[D];山西大學;2007年
10 吳北寧;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師反思:動因與動力[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552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55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