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歸因方式及社交焦慮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歸因方式及社交焦慮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隨著積極心理學和心理資本理論的日益盛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掘青少年個體中積極心理要素,幫助他們積極健康成長成為越來越多心理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課題。作為能夠代表四個核心特質(zhì):自尊、控制點、情緒穩(wěn)定性以及一般自我效能的核心自我評價正受到研究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目前國內(nèi)外有關核心自我評價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業(yè)組織心理學領域,大多研究其對工作績效和滿意度的影響,而很少把它與學校、兒童青少年聯(lián)系在一起。處于人際交往迅速發(fā)展期的中學生,他們的核心自我評價與其人際交往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在這方面目前并沒有相關研究。 因此,在以往理論綜述的基礎上,采用已有的問卷,以中學生為被試,利用SPSS16.0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檢驗、相關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探討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交往歸因方式以及社交焦慮之間的內(nèi)在作用機制及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對各個變量的影響。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從性別上來看,男女中學生在核心自我評價的得分上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男生的平均得分要略高于女生。這說明在四種人格特質(zhì)的評定方面,男生要比女生擁有相對更高的自我評價。從年級上來看,初中生與高中生在核心自我評價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初中生比高中生對自己在核心特質(zhì)方面抱有更高的評價。 2.不論是性別還是年級,中學生在交往歸因方式上都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男生傾向于把交往成功的原因歸為內(nèi)部的、穩(wěn)定的以及不可控的因素,女生傾向于把成功的原因歸為內(nèi)部的、不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原因。男生相比女生更傾向于認為交往失敗是由于外部的他人、環(huán)境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自己內(nèi)部不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初中生比高中生更傾向于把成功的原因歸為除EUU外的其他七個維度,而高中生更傾向于把導致交往失敗的原由歸為除EUC外的其他七個維度。 3.中學生社交焦慮并不存在年級和性別差異,但高中生的焦慮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女生比男生在社交方面更容易感到焦慮。 4.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社交焦慮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同時,無論交往成功還是失敗,核心自我評價與歸因方式都存在顯著性相關。在成功情境下,社交焦慮與IUU為顯著負相關,與EUU為顯著正相關.在失敗情境下,社交焦慮與歸因方式的八個維度全部為正相關。 5.無論交往成功還是失敗,核心自我評價對社交焦慮都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交往成功情境下歸因方式中的EUU、ISC以及IUU三個維度對社交焦慮起到了顯著的預測作用;失敗情境下,IUU則可以更有效的預測社交焦慮水平。
【關鍵詞】:核心自我評價 歸因方式 社交焦慮 同伴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44.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1 緒論6-9
- 1.1 研究的理論背景6-7
- 1.2 研究的現(xiàn)實背景7-8
- 1.3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目的8-9
- 1.4 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9
- 2 文獻綜述9-22
- 2.1 關于核心自我評價的研究10-17
- 2.2 關于中學生同伴關系及交往歸因方式的研究17-21
- 2.3 有關中學生社交焦慮的研究21-22
- 3 研究方法及過程22-25
- 3.1 研究假設22-23
- 3.2 被試選取23
- 3.3 研究工具23-24
- 3.4 施測過程24
- 3.5 數(shù)據(jù)處理24-25
- 4 研究結果25-32
- 4.1 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的分析結果25-27
- 4.2 中學生歸因方式的分析結果27-28
- 4.3 中學生社交焦慮的分析結果28-29
- 4.4 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歸因方式以及社交焦慮的相關分析29-30
- 4.5 核心自我評價和歸因方式對社交焦慮的回歸分析30-32
- 5 討論32-35
- 5.1 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歸因方式以及社交焦慮的基本情況分析32-33
- 5.2 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歸因方式以及社交焦慮的關系33-34
- 5.3 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歸因方式對社交焦慮的預測作用分析34-35
- 6 結論以及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意義35-37
- 6.1 結論35-36
- 6.2 本研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意義36-37
- 參考文獻37-40
- 致謝40-41
- 附錄41-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燕;;企業(yè)員工核心自我評價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張明賀;;高校學生就業(yè)壓力歸因方式研究[J];學理論;2011年24期
3 王蓮;洪鳳;姚本先;;自我妨礙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蒙宗宏;劉維;;高中生考試焦慮與成就歸因方式的相關分析[J];價值工程;2011年26期
5 甘霖;沈馨琳;;中小學教師核心自我評價、工作壓力與職業(yè)倦怠關系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1年07期
6 楊晶;;676名高一年級學生自尊、歸因及生活事件和校園暴力行為的相關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1期
7 茍小平;梁燕飛;;武術教學的歸因訓練[J];搏擊(武術科學);2011年06期
8 曹璐;;當代大學生學業(yè)成就歸因特點探析[J];晉中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吳文峰;陳世英;盧永彪;;7年級學生應激事件、歸因方式對其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3期
10 張曉紅;;別怕自己在贊美聲中墮落[J];黃金時代(學生族);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農(nóng);林森;趙鈺琳;;中學生抑郁與歸因方式及家庭關系的相關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姚瓊;黃衛(wèi)明;葛明貴;;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專業(yè)承諾、學習滿意度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紅;孫健敏;;高校教師核心自我評價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劉琦;孫燕;賀婧;劉曉穎;;危機事件后個體戶個性、歸因方式對社會支持影響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昌林;孫慶民;;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許箐;;高中生歸因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相關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張妍;呂培瑤;劉志強;;職校學生自尊、自我認同感與歸因方式的研究[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羅蘇梅;王曉鈞;宋金常;;自我能力否定傾向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黎兵;;企業(yè)員工的成就動機、歸因方式與績效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陳建民;朱躍華;張載福;黃恩;胡紀明;余柳霞;王衛(wèi)平;邵海燕;尹浩冰;;大學生歸因方式、認知態(tài)度、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張靜;槍擊事件的心理分析[N];健康報;2007年
2 劉曉禎 趙晨濱;中年人怎樣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N];中國社會報;2007年
3 曾 武;個性合理發(fā)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袁浩龍;孩子學習成績?yōu)楹慰傄采喜蝗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彭蕓;積極心理,幫你我打開幸福之門[N];中國婦女報;2011年
6 燕山大學 張宏宇;貧困不是你的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劉允;別讓角色混淆成為絆腳石[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8年
8 潘雯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正確歸因 重新出發(fā)[N];大眾科技報;2007年
9 南京公交教育培訓中心 梁金花;弱勢群體的社會心理問題分析[N];江蘇科技報;2008年
10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何琪;著力提升民眾心理資本[N];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純;團體歸因訓練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2 馬可一;民營企業(yè)高管團隊信任模式演變與績效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王金良;中小學教師心理授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薛云珍;認知偏差與抑郁癥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5 黃任之;青少年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外部特點和內(nèi)隱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秀君;學習成功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逸龍;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工作績效的關系及其中介、調(diào)節(jié)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琛;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歸因方式及社交焦慮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2 梁慧;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4 陳旭;上海大學生歸因方式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顧鴻;海員歸因方式與應付方式特點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6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歸因方式與英語學習態(tài)度之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昱文;中學生的自尊、歸因方式與自我意識情緒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馬寧;慢性HBV感染患者負性自動思維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9 林錫棟;企業(yè)員工工作家庭沖突、歸因方式及工作倦怠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秀麗;護士工作倦怠與歸因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歸因方式及社交焦慮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94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47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