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往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合理性、特性及其原則
本文關鍵詞:基于交往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合理性、特性及其原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本質上是教育主體和主體之間特殊的交往實踐活動。它科學地反映了價值觀教育的過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規(guī)律和精神實質,實現了對主客范式和主體際范式教育的超越。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分析了基于交往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特性和原則。
【作者單位】: 紹興文理學院;
【關鍵詞】: 交往實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特性 原則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交往實踐觀是馬克思積極揚棄和超越以往哲學在實踐觀上的種種偏頗和二元對立的理論產物,是馬克思對全部歷史發(fā)展和人類本質進行科學分析、深刻洞見和整體把握的基本理論尺度,也因此成為馬克思畢生傾心的基本方法論之一[1]。將交往實踐觀引入價值觀教育,不僅有助于轉變價值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胡軍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三重理性向度[J];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5期
2 張遠新;何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項賢明;關于交往與教育的哲學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岳梁;全球化是馬克思的歷史地平線——用馬克思“世界歷史”的觀點看待新全球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陳正華,賀軼玲;道德教育的新視角:道德交往[J];懷化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4 周正剛;陳曙光;;化解文化矛盾與構建和諧社會[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馮建軍;;主體教育理論: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王萍霞;交往:架起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橋梁[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5年02期
7 陳大超;鄭天坤;;走向交往實踐的教育管理[J];教育科學;2005年06期
8 李娜;;論政治文明視域下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J];理論與現代化;2007年05期
9 禹云閃;陸自榮;;交互主體對德育師生關系重構的意義[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龍柏林;主體性黃昏:特指還是泛指?[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偉勝;現成生活與可能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亢安毅;人的全面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4 程金海;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雷鳴;能力建設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聶繼永;全球化與中國崛起[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趙海英;論主體性的歷史生成[D];吉林大學;2005年
8 羅秋立;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人類學批判[D];復旦大學;2005年
9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10 崔笑聲;消費文化時代的室內設計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蹇丹;在這樣一個共在的世界[D];四川大學;2005年
2 陳正華;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慧群;交往的心理學審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世清;反思與重構:教育交往中的言語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5 邵春波;簡論馬克思的交往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6 孟香云;師幼交往的主體間性特點及實現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葉枝青;歷史發(fā)展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現代詮釋[D];蘇州大學;2004年
8 王柳麗;論新全球化下馬克思主義主體間性理論的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黃飛燕;中國與東盟國家政治交往實踐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10 郭慶罡;現實與超越[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項久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J];教學與研究;2002年12期
2 陳大超;鄭天坤;;走向交往實踐的教育管理[J];教育科學;2005年06期
3 陳進華;李蘭芬;;榮辱觀:人之為人的實踐理性[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鵬紅;;基于交往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合理性、特性及其原則[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2 任平;知識經濟生產方式、交往實踐觀與新全球化時代[J];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3 姜建成;交往實踐觀:現代經濟學變革的方法論選擇[J];學海;2001年03期
4 任平;;論交往實踐的三重結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年01期
5 戴振宇;淺論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兩次超越[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任平;交往的困境:模式演變及其趨向[J];開放時代;1996年05期
7 任平;;交往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J];江蘇社會科學;1990年04期
8 陳倩倩;;試論馬克思主義交往實踐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30期
9 魏建龍;;交往實踐:海西建設新視角[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S2期
10 王麗萍;;全球化交往實踐時代價值主體重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秦紅嶺;;試析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董京泉;老子的道本體論及其方法論意義[N];光明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劉偉;交往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3 衡孝慶;現代性視域中的城市倫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王建明;紅綠對話[D];蘇州大學;2006年
5 徐震;哈貝馬斯商談政治觀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尹衍桐;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學翻譯價值論[D];山東大學;2007年
7 張華茂;知識實踐論[D];吉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苑玉紅;馬克思交往實踐觀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2 趙智;論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蘊和實現路徑[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3 禪軍鋒;馬克思交往實踐觀探析[D];新疆大學;2008年
4 李麗昆;女性主體性發(fā)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馬國平;試論高校教師的人性化管理[D];蘇州大學;2007年
6 白永雪;馬克思與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的比較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6年
7 鄭垂永;馬克思的交往實踐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8 沙琦;教育交往[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忠煒;交往與生產力[D];山東大學;2006年
10 馬秀華;馬克思的交往思想探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交往實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合理性、特性及其原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1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44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