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下的形成性評估
本文關(guān)鍵詞: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下的形成性評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科學的評估與監(jiān)控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首先確立“評估也是管理”的觀念,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習者的學習行動基本上是主動的、探究的、協(xié)作式的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和認可。但網(wǎng)絡學習者也需要監(jiān)督、評價等動力支持。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和學習效果的評估不再僅僅是教師的管理任務,也是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管理任務。 形成性評估是確保網(wǎng)絡教學實施和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形成性評估本身也是一項學習活動,通過建立學習檔案、記錄學習時間和檢查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等形成性評估手段,學生們可以了解學習重點和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心理,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自覺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結(jié)果。形成性評估對幫助教師扮演好網(wǎng)絡輔助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評估者的角色有著積極的反撥作用。
【關(guān)鍵詞】:自主學習 網(wǎng)絡教學 形成性評估 反饋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434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ChapterⅠ An introduction to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9-13
- 1.1 What is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9-10
- 1.2 Characteristics of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ers10
- 1.3 Elements deci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10-13
- Chapter Ⅱ An introduction to formative assessment13-33
- 2.1 What is formative assessment?13-14
- 2.2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14-16
- 2.3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an assessment for learning16
- 2.4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16-20
- 2.4.1 Constructivism17-18
- 2.4.2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ory18-19
- 2.4.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19
- 2.4.4 Humanism Psychology19-20
- 2.5 Typ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20-24
- 2.5.1 Assessment with tests and Assessment without tests20-21
- 2.5.2 Convergent assessment and Divergent assessment21-22
- 2.5.3 Planned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Interactive formative assessment22-24
- 2.6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24-25
- 2.7 Ten principl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25-27
- 2.8 Function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27-29
- 2.9 Aims of the study29-30
- 2.10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30-33
- Chapter Ⅲ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experiment i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33-81
- 3.1 A framework of formative assessment33-34
- 3.2 Design and procedures of the experiment34-76
- 3.2.1 Participants34-35
- 3.2.2 Instruments35-36
- 3.2.3 Implementation—five steps and twelve dimension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36-58
- 3.2.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58-71
- 3.2.5 Making portfolio71-73
- 3.2.6 Feedback for further learning73-76
- 3.3 What does formative assessment involve in practice?76-81
- Chapter Ⅳ Findings81-88
- 4.1 Implications from the experiment81-83
- 4.1.1 Implications for learners81-82
- 4.1.2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82-83
- 4.2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83-85
- 4.3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learner autonomy85-88
- ChapterⅤ Conclusion88-93
- 5.1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88-90
- 5.2 How to promote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90-93
- References93-97
- Acknowledgements97-98
- Appendix 1 A Framework of formative Assessment98-99
- Appendix 2 Questionnaire I99-105
- Appendix 3 Questionnaire II105-106
- Appendix 4 Questionnaire III106-110
- Appendix 5 個性化學習計劃110-111
- Appendix 6 Questionnaire IV111-112
- Appendix 7 Checklist of Chapter 1, Book 4 ck112-114
- Appendix 8 學生口語課自評互評卡114-116
- Appendix 9 學生讀寫課自評互評卡116-118
- Appendix 10 小組課下活動計劃118-119
- Appendix 11 小組課下活動月末總結(jié)119-120
- Appendix 12 Questionnaire V 形成性評估實施效果調(diào)查問卷12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文;;校園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網(wǎng)絡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年13期
2 陳靜;;朋輩心理咨詢網(wǎng)絡教學實踐與探索[J];科技信息(學術(shù)研究);2008年14期
3 吳兆斌;;Captivate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9年S1期
4 孫迎紅;;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效果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5 李乃剛;新教改 新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皖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童慶浩;夏倫云;;借助網(wǎng)絡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1期
7 陳雪華;;網(wǎng)絡教學模式探析——以信息技術(shù)教學為例[J];新課程學習(學術(shù)教育);2010年08期
8 韓翠玲;;基于網(wǎng)絡的應用寫作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9 鄭曉梅;;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與大學英語學習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10 葉小燕;宋文;;探討高校網(wǎng)絡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莫詹坤;;英美報刊閱讀課程教學模式初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羅輝;呂永忠;李冰;;學科專業(yè)網(wǎng)站綜合評價標準研究[A];教育技術(shù)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3 黃輝;李林英;林子慧;;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研究[A];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構(gòu)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4 李鋒;;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與新課程教學有效整合,實行自主學習[A];教育技術(shù):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5 葉崇祺;張美玉;孔棣;崔乃強;;開展經(jīng)絡腧穴學的網(wǎng)絡教學[A];第七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普通外科臨床及基礎(chǔ)研究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徐睿;;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理論指導力學教學[A];重慶力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董斌;;網(wǎng)絡教學與地理學科的整合[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云;;網(wǎng)絡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袁書杰;張慶生;;電子技術(shù)課程遠程網(wǎng)絡教學探析[A];2007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shù)研究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寇立棟;;基于網(wǎng)絡的信息技術(shù)教學模式探析[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山東省聊城七中 李澤祥;淺談“信息技術(shù)教學模式之網(wǎng)絡教學”[N];中國電腦教育報;2010年
2 蔡明;剖析: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的自主學習[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3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漕橋小學 張成;“自主學習”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N];中國體育報;2007年
4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小學 許憬;網(wǎng)絡教學熱中的冷思考 系列之一[N];中國教育報;2003年
5 梁國祥;自主學習何其難何其假[N];中國教師報;2005年
6 山東省壽光市王高一中 常翠蓮 劉廣福;多角度看網(wǎng)絡教學[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7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小學 許憬;網(wǎng)絡教學熱中的冷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 唐翠華;加強自主學習 提高綜合能力[N];江蘇教育報;2010年
9 泗陽縣實驗小學 王志娟;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N];江蘇教育報;2011年
10 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 張維;非常時期的網(wǎng)絡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欽太;網(wǎng)絡教育中道德自主學習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田愛奎;支持自主學習的數(shù)字化教學游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徐展;基于心理學的網(wǎng)絡教學模型與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志文;范式轉(zhuǎn)變與理論構(gòu)建[D];廈門大學;2006年
5 朱超華;教師核心能力發(fā)展與教師管理模式變革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品勇;基于本體理論的網(wǎng)絡教學適應性及其優(yōu)化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7 沈軍;模式驅(qū)動的個性化網(wǎng)絡教學支持模型及實現(xiàn)機制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8 崔雅萍;多元學習理論視域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9 何明霞;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監(jiān)控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吳本連;自主學習方式影響大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殷微;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下的形成性評估[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沈天清;高校自主學習空間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3 馮國華;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教學策略的實驗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艷;自主學習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金彩虹;自主學習及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6 馬俊峰;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延安大學;2010年
7 楊淑芝;在生物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實踐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秋香;理工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模式對自主學習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北大學;2011年
9 徐九延;高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趙麗紅;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下的形成性評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07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7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