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利益人”: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
發(fā)布時間:2022-10-15 19:23
教育學研究在當前面臨著強烈的實踐價值危機,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實踐轉向是解決這個危機的根本途徑;跉v史使命,實踐教育學必須建立在一種尊重人性現(xiàn)實、針對個體行為取向、包容個體多樣性以及統(tǒng)攝行為情境性的人性假設之上。源于功利主義哲學的"比較利益人"假設滿足了這一要求。"比較利益人"是一種在比較和權衡中追求利益滿足的人性形象。"比較利益人"假設作為一種直面人性現(xiàn)實的人性假設,為實踐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建立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思路,即實踐教育學的邏輯起點是利益分析;實踐教育學采用復雜性邏輯范式;實踐教育學研究的途徑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放互動;實踐教育學的理論姿態(tài)是"建議者"。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定位
第一,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尊重人性現(xiàn)實的人性假設。
第二,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針對個體行為取向的人性假設。
第三,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包容個體多樣性的人性假設。
第四,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統(tǒng)攝行為情境性的人性假設。
二、實踐教育學的“比較利益人”假設
三、“比較利益人”假設與實踐教育學的研究范式
第一,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邏輯起點。
第二,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邏輯范式。
第三,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研究路徑。
第四,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理論姿態(tà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回歸生活世界的教育學[J]. 康永久. 教育研究. 2008(06)
[2]論教育實踐的研究路徑[J]. 李政濤. 教育科學研究. 2008(04)
[3]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本然統(tǒng)一[J]. 寧虹,胡薩. 教育研究. 2006(05)
[4]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 石中英. 教育研究. 2006(01)
[5]比較利益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種人性假設——兼評“經濟人”假設的適用性[J]. 陳慶云,曾軍榮,鄞益奮. 中國行政管理. 2005(06)
[6]中國教育學研究的問題與改進路向[J]. 鄭金洲. 教育研究. 2004(01)
本文編號:3691889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定位
第一,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尊重人性現(xiàn)實的人性假設。
第二,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針對個體行為取向的人性假設。
第三,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包容個體多樣性的人性假設。
第四, 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應該是一種統(tǒng)攝行為情境性的人性假設。
二、實踐教育學的“比較利益人”假設
三、“比較利益人”假設與實踐教育學的研究范式
第一,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邏輯起點。
第二,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邏輯范式。
第三,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研究路徑。
第四, 關于實踐教育學的理論姿態(tà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回歸生活世界的教育學[J]. 康永久. 教育研究. 2008(06)
[2]論教育實踐的研究路徑[J]. 李政濤. 教育科學研究. 2008(04)
[3]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本然統(tǒng)一[J]. 寧虹,胡薩. 教育研究. 2006(05)
[4]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 石中英. 教育研究. 2006(01)
[5]比較利益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種人性假設——兼評“經濟人”假設的適用性[J]. 陳慶云,曾軍榮,鄞益奮. 中國行政管理. 2005(06)
[6]中國教育學研究的問題與改進路向[J]. 鄭金洲. 教育研究. 2004(01)
本文編號:3691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6918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