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yōu)秀體育教師素養(yǎng)談高校體育教師素質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12:19
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多形式、多內容、多因素、多功能的育人系統(tǒng)。同時,體育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及手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之一。高校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工作的施動主體,擔負著培養(yǎng)各個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高校體育的新形勢為教師施展才華,開拓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機遇;市場經濟的極大發(fā)展,新的觀念不斷涌現,對體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極大地推動了高校體育的發(fā)展。一大批優(yōu)秀體育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yè)績,通過對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深入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反映優(yōu)秀體育教師共性的優(yōu)良素養(yǎng)。但是目前高校體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與弊病。這與高校體育新形勢的要求形成了較大的反差。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將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擴展,從而對高校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基本要求。未來高校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體育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制約了高校體育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共性的優(yōu)良素養(yǎng)的認真分析,總結了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教師若干優(yōu)良素質的目標模式。同時根據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對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各方面素質提出了...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優(yōu)秀體育教師素質結構及分析
1.1 健康的審美觀念
1.2 真正美的語言
1.3 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
1.4 和善友好的待人處事
1.5 學無止境的態(tài)度
1.6 體力與智力的統(tǒng)一
2 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現狀
2.1 錯誤的價值理念造成錯誤的職業(yè)觀
2.2 教師素質構成與教學實際嚴重脫節(jié)
2.3 落后的體育教學觀念滯后于教學實際的發(fā)展
3 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理論分析及對策
3.1 新形勢對體育教師素質的新要求
3.2 構建優(yōu)秀體育教師素質的目標模式
3.3 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對策及措施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難點和出路[J]. 衣俊卿.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1(01)
[2]對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內容的研究[J]. 張子沙,龔正偉,周波. 體育科學. 2001(01)
[3]論體育的創(chuàng)新[J]. 王毓珣. 中國教育學刊. 2000(06)
[4]我國體育人口活動項目的參與及其變動趨勢——以社會體育人口為中心[J]. 仇軍,高峰,馬啟偉. 體育科學. 2000(04)
[5]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改革大學體育教學[J]. 余平,孫競波.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0(02)
[6]對體育教師素質的思考[J]. 樓麗琴.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0(02)
[7]我國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J]. 胡鞍鋼. 體育科學. 2000(02)
[8]未來世紀教師的素質與高師教育改革的選擇[J]. 張立興. 菏澤師專學報. 2000(01)
[9]論高校素質教育及其實施[J]. 崔巍. 高等農業(yè)教育. 1999(09)
[10]對普通高校青年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J]. 蔣凱,陳少波,董曉冰. 體育學刊. 1998(02)
本文編號:3171912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優(yōu)秀體育教師素質結構及分析
1.1 健康的審美觀念
1.2 真正美的語言
1.3 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
1.4 和善友好的待人處事
1.5 學無止境的態(tài)度
1.6 體力與智力的統(tǒng)一
2 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現狀
2.1 錯誤的價值理念造成錯誤的職業(yè)觀
2.2 教師素質構成與教學實際嚴重脫節(jié)
2.3 落后的體育教學觀念滯后于教學實際的發(fā)展
3 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理論分析及對策
3.1 新形勢對體育教師素質的新要求
3.2 構建優(yōu)秀體育教師素質的目標模式
3.3 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對策及措施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難點和出路[J]. 衣俊卿.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1(01)
[2]對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內容的研究[J]. 張子沙,龔正偉,周波. 體育科學. 2001(01)
[3]論體育的創(chuàng)新[J]. 王毓珣. 中國教育學刊. 2000(06)
[4]我國體育人口活動項目的參與及其變動趨勢——以社會體育人口為中心[J]. 仇軍,高峰,馬啟偉. 體育科學. 2000(04)
[5]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改革大學體育教學[J]. 余平,孫競波.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0(02)
[6]對體育教師素質的思考[J]. 樓麗琴.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0(02)
[7]我國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J]. 胡鞍鋼. 體育科學. 2000(02)
[8]未來世紀教師的素質與高師教育改革的選擇[J]. 張立興. 菏澤師專學報. 2000(01)
[9]論高校素質教育及其實施[J]. 崔巍. 高等農業(yè)教育. 1999(09)
[10]對普通高校青年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J]. 蔣凱,陳少波,董曉冰. 體育學刊. 1998(02)
本文編號:31719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17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