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主客體互動模式的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14:13
教科書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科書研究一直備受重視。然而,教科書使用研究還不夠深入,研究借鑒教育主客體互動模式對教科書使用四面體模型進行解析,意在指明"教師、學生"與"教科書、知識、能力"的主客關系、教科書與"知識、能力"的表述關系以及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關系,厘清教科書使用所包含的三種活動,拓展教科書使用四面體模型中的對象性教育客體,使其包括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層面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構建適切的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
【文章來源】:課程.教材.教法. 2019,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圖1教科書使用四面體模型1.教師—教科書—學生
模型時,該教科書使用四面體模型中對象性教育客體的內(nèi)涵應加以拓展。三、基于教育主客體互動模式的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構建根據(jù)以上梳理與剖析可知,教科書在教科書使用活動中具有工具性作用,教科書與學科知識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各有所指。以此為基礎,筆者構建了教科書使用模型(見圖3)。(一)基本內(nèi)涵在以教育主客體互動模式為理論基礎構建的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中,學生使用教科書活動和教師使用教科書活動只是這一教科書使用整體模型的片段。圖3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1.學生—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活動,而不是在教師的影響或指導下進行的活動(見圖4)。其中,學生是使用教科書的唯一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內(nèi)容則是學生通過努力而獲取的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完成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這是學生使用教科書進行自學的主要方式,是學生主動地獲取對象性教育客體最為積極的活動。圖4學生使用教科書2.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模型,并沒有受到學生特征方面的影響(見圖5)。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則是對象性教育客體,為教師教學提供相關教學方面的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支撐。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
—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活動,而不是在教師的影響或指導下進行的活動(見圖4)。其中,學生是使用教科書的唯一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內(nèi)容則是學生通過努力而獲取的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完成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這是學生使用教科書進行自學的主要方式,是學生主動地獲取對象性教育客體最為積極的活動。圖4學生使用教科書2.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模型,并沒有受到學生特征方面的影響(見圖5)。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則是對象性教育客體,為教師教學提供相關教學方面的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支撐。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是教科書使用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在獨立使用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了解教科書的內(nèi)容、結構、意圖,還要選擇適當?shù)慕虒W策略、教學手段等,以便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圖5教師使用教科書3.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這是以菱形為代表的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交往關系,他們在使用教科書時存在相互影響現(xiàn)象。因此,以菱形為代表的“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活動可以分為三種情境。情境一:學生在教師影響下使用教科書。這與學生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科書使用研究框架的評析[J]. 霍秉坤.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8)
[2]教科書使用取向的核心: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 霍秉坤.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5(02)
[3]走出傳統(tǒng)的教育學理論體系——泛教育理論的哲學建構[J]. 項賢明.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6(02)
本文編號:3111580
【文章來源】:課程.教材.教法. 2019,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圖1教科書使用四面體模型1.教師—教科書—學生
模型時,該教科書使用四面體模型中對象性教育客體的內(nèi)涵應加以拓展。三、基于教育主客體互動模式的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構建根據(jù)以上梳理與剖析可知,教科書在教科書使用活動中具有工具性作用,教科書與學科知識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各有所指。以此為基礎,筆者構建了教科書使用模型(見圖3)。(一)基本內(nèi)涵在以教育主客體互動模式為理論基礎構建的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中,學生使用教科書活動和教師使用教科書活動只是這一教科書使用整體模型的片段。圖3教科書使用菱形模型1.學生—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活動,而不是在教師的影響或指導下進行的活動(見圖4)。其中,學生是使用教科書的唯一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內(nèi)容則是學生通過努力而獲取的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完成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這是學生使用教科書進行自學的主要方式,是學生主動地獲取對象性教育客體最為積極的活動。圖4學生使用教科書2.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模型,并沒有受到學生特征方面的影響(見圖5)。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則是對象性教育客體,為教師教學提供相關教學方面的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支撐。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
—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活動,而不是在教師的影響或指導下進行的活動(見圖4)。其中,學生是使用教科書的唯一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即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內(nèi)容則是學生通過努力而獲取的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完成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這是學生使用教科書進行自學的主要方式,是學生主動地獲取對象性教育客體最為積極的活動。圖4學生使用教科書2.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這一三角形是代表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模型,并沒有受到學生特征方面的影響(見圖5)。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獨立使用教科書的教育主體,教科書是工具性教育客體,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則是對象性教育客體,為教師教學提供相關教學方面的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支撐。教師獨立使用教科書常常發(fā)生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是教科書使用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在獨立使用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了解教科書的內(nèi)容、結構、意圖,還要選擇適當?shù)慕虒W策略、教學手段等,以便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圖5教師使用教科書3.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這是以菱形為代表的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交往關系,他們在使用教科書時存在相互影響現(xiàn)象。因此,以菱形為代表的“教師—教科書—對象性教育客體—學生”活動可以分為三種情境。情境一:學生在教師影響下使用教科書。這與學生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科書使用研究框架的評析[J]. 霍秉坤.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8)
[2]教科書使用取向的核心: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 霍秉坤.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5(02)
[3]走出傳統(tǒng)的教育學理論體系——泛教育理論的哲學建構[J]. 項賢明.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6(02)
本文編號:31115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1115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