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影響教育方針四十年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后站;
【分類號】:G52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婷婷,孫奕;國外私立學校法律地位的考察與借鑒[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李濤;關(guān)于建國初期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的綜合述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黃書光;論“中西融通”對中國當代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意義[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李賜平;解放初期新中國變革舊教育的幾點啟示[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2期
5 李光輝;論毛澤東的科學個性觀[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彭澤平;1958—1965年我國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重新考察與評價[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謝作栩;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區(qū)域發(fā)展問題初探[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李濤;關(guān)于建國初期赴蘇留學生派遣工作的歷史考察[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喻立森;走向21世紀:高校圖書館的新理念[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年03期
10 葉張瑜;建國初期教會大學的歷史考察[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慶剛;“大躍進”時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朱雪文;中國高等教育區(qū)域分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孫成武;中國共產(chǎn)黨與20世紀中國文化的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鄭家福;新中國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文化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涂懷京;新中國中小學教師法規(guī)研究(1949—2000)[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立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shè)政策發(fā)展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志輝;中共三代領(lǐng)導核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貢獻[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躍新;1949-1956年中國共產(chǎn)黨干部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10 楊中樞;學校課程管理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嵐;1978年以來我國中小學生管理政策的價值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玲玲;1978年以來我國民辦教育辦學范圍政策之價值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成武;我國新時期教師評價的制度化歷程、現(xiàn)存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陳秋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普通高中教育經(jīng)費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杜瑛;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分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郭潔;新中國高等教育專業(yè)結(jié)構(gòu)改革的歷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林海;新中國小學課程改革:歷程、問題及走向[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帥武;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lǐng)導人的科技人才思想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10 趙枝琳;云南省高等師范教育體系開放化的政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表揚、批評、獎勵、懲罰,孰是孰非——從“三好學生”評選說起[J];中國德育;2009年01期
2 王晉堂;;“三好生”評選在哪里迷了路[J];人民教育;2008年21期
3 王若懿;王青春;余伍;;新三好——為成長之路播灑陽光[J];教育;2006年19期
4 ;聲音[J];婦女生活(現(xiàn)代家長);2011年01期
5 吉霞;;“惡利口之覆邦家”[J];師道;2007年Z1期
6 王益明,金瑜;普通大學生、三好學生及優(yōu)秀學生干部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4期
7 ;新三好替代老三好向傳統(tǒng)教育發(fā)出挑戰(zhàn)[J];教育;2006年19期
8 張秀華;;不能委屈孩子[J];教育文匯;2006年06期
9 李希貴;;避免三六九等[J];山東教育;2006年13期
10 戴瑞芬;;第三次投票[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培霞;;簡論如何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十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齊紅深;;試論日本占領(lǐng)區(qū)教育方針的表述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2)——日本侵華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王憲平;;晚清“中體西用”教育方針之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宋薦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方針的提出和演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何冠男;廖其發(f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教育方針沿革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趙立法;;黨的教育方針與陶行知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7 常江;;謀生教育、工具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貴州重慶河北海南四省市寫作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何曉夏;;繼承和發(fā)揚“學做人”的傳統(tǒng) 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葛金國;吳玲;;毛澤東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張開錦;;論“教育必須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jié)合”[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易鑫;心向三好報祖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育工;市教工委、市教育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N];閩西日報;2007年
3 李榮堂;人的全面發(fā)展和教育方針的與時俱進[N];光明日報;2003年
4 李振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實現(xiàn)學有所教目標[N];錫林郭勒日報;2008年
5 劉建宏;依法治校:建設(shè)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N];光明日報;2006年
6 本報評論員;貫徹方針 育人為本[N];楚雄日報(漢);2005年
7 記者 董洪亮;全國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受表彰[N];人民日報;2001年
8 胡百良;到底在哪兒出了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教育局 李天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促進教育穩(wěn)步發(fā)展[N];青海日報;2008年
10 ;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zhì)[N];中國教育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達;二十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霞;民國時期教育方針的精神主旨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任金妹;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以來核心領(lǐng)導人的教育方針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3 余伍;雨花區(qū)“新概念三好學生”素質(zhì)教育評價體系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4 李蘊華;年級本位管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徐凱旋;建國以來黨的教育方針演變述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柴逢國;對建國后(1949—1999)教育方針價值取向演變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曹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方針的嬗變及其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偉然;暹羅華僑教育與民族認同(1912-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崔向坤;論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人本理念[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10 黃寶春;建國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教育方針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69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46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