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師發(fā)展的教師培訓策略
[Abstract]:Teacher training is the way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eacher trai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eacher development. (1) Psychological strategy: from "demand" to "pursuit". "demand"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and coa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development, and "pursui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and motive for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developmen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emand" to "pursuit" is a psychological strategy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eacher training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2) the strate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chool should set up the principal's office.
【分類號】:G4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雙濤;;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師發(fā)展[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09期
2 郝金堂;;以校本教研促教師發(fā)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6年03期
3 杜耿;;從教師發(fā)展理論看職業(yè)學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2年04期
4 陳菊;;論教師培訓品質的關鍵點[J];教育學術月刊;2010年09期
5 謝云天;;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培訓[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年06期
6 張彤;李云娥;;民辦學校教師培訓與發(fā)展的調查分析——以溫州市為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12期
7 劉海云;;高校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策略[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8 熊偉榮;;從被發(fā)展到主動發(fā)展:教師培訓價值的應然取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年07期
9 孫迎暉;邵紅香;;英語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途徑[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5年06期
10 金玉梅;靳玉樂;;“故事中心課程”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源源;鄔志輝;;美國HTS學校教師發(fā)展的措施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夏國良;;“開放 自主 相融”——蕭山中學教師發(fā)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3 范多紅;;淺談如何構建和諧校園[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4 張麗英;;構建教師發(fā)展的職業(yè)學校管理機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5 馮羅;;促進教師發(fā)展 構建和諧校園[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6 翟彩芹;;《搞好教師培訓 促進教師發(fā)展》課題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7 寇煥杰;;校園和諧與教師發(fā)展之我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8 寇煥杰;;校園和諧與教師發(fā)展之我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課題組;;〈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fā)展〉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0年
10 劉霞;;變革評價設計,,促進師生發(fā)展——例說“關注過程評價”的地理試題創(chuàng)新設計[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丹 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名師工作室:構建教師發(fā)展共同體[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張艷敏;教師發(fā)展是學生成功的基石[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黃巧娣;樂山電大:為教師發(fā)展提供“營養(yǎng)大餐”[N];樂山日報;2009年
4 朱娟清 俞春明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qū)梅里小學;走教師發(fā)展合作社之路[N];中國教師報;2009年
5 吳衛(wèi)東;關注教師發(fā)展 做到三個結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6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趙勇;在實踐中凝練核心價值觀[N];中國教育報;2009年
7 梁好 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別讓“名師工程”誤了教師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王文峰 李文成;中國教育會寧津教師發(fā)展基地啟動[N];德州日報;2010年
9 胡樂樂;教師發(fā)展決定教育成敗[N];文匯報;2002年
10 記者 李丹;學生成才有平臺 教師發(fā)展有舞臺[N];中國教育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益明;教師培訓的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棟;大學外語教師認知研究及其對教師發(fā)展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葉小明;高等職業(yè)院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鮑同梅;教師自主:一種審視教師發(fā)展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瑾;農民城的教師[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青霞;高職教師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9 金建生;中小學教師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美鳳;廣義技術視野下的教師發(fā)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葉琴;基于SECI理論模型的分層校本培訓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陳向如;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校本培訓機制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3 左亞輝;中學在職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計劃的構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魏良庭;專業(yè)化背景下的教師自我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治高;發(fā)展教師課程能力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肖平;美國教師聯(lián)盟之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吳可峰;教學行動研究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馬軍;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若干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孫琨懿;西南地區(qū)中小學教師發(fā)展的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10 金錦仙;外語教師合作發(fā)展理論及其模式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98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39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