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與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型
[Abstract]:As a new concep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a new view of education based on people. It is a re-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in the 21st century. It has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from "dependent variable" to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realized the all-round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作者單位】: 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構建國民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支持系統(tǒng)研究”(DGBO30394)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康寧,楊東平 ,周大平 ,周作宇;教育理念的反思與建設[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云昊;淺析機械化耕作小農具應用背景與效益——以社會學的視角考察[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王永進;;試析社會公正與和諧社會[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1期
3 付勇,高陽;市場驅動——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鮮明特征[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4 胡春生;;一個關于農村城鎮(zhèn)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型的探討[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周春燕;張迪;;論旅游對旅游主體文化人格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6 吳昊;孫克競;楊秉翰;;教育公平內涵之辨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06期
7 鄒曉宏;教育公平視野下的大學貧困生問題[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周俊杰;;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J];甘肅理論學刊;2006年04期
9 尹學朋,聶波;世俗化: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發(fā)展之趨向[J];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S2期
10 張云昊;;傳播視角的介入:社會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及其前瞻[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石宏偉;;本溪市城市生活污染問題現(xiàn)狀及對策[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7年
2 胡麗娜;;產業(yè)更新與城市化的歷史推進[A];地區(qū)現(xiàn)代化理論與實踐——第二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志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與邏輯[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盧旭;教育的現(xiàn)代性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杜凡;轉型社會的公正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6 毛勇;中國公辦、民辦高校在教育市場中競爭的公平性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王星霞;學校發(fā)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尹建軍;社會風險及其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9 劉幼昕;學生資助制度的責任倫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劉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濤;關于中小學班級干部選拔方式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建春;轉型期的收入分配與社會公正[D];浙江大學;2007年
3 王青霞;重慶農村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張翠平;“考證熱”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連晶;同輩群體對青少年學生道德社會化的消極影響及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孫巖;對“助學所”的社會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7 雷波;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體育發(fā)展若干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8 童巧珍;現(xiàn)階段蘇州高校學生高等教育機會階層輩出率的調查分析[D];蘇州大學;2009年
9 侯艷敏;流動兒童教育公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梁麗;高中學業(yè)不良學生轉化過程中同輩群體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高兆明;從價值論看效率與公平──再論效率與公平[J];哲學研究;1996年10期
2 陳瑞華;程序正義論——從刑事審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學;199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兆頻;《中德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教師國際培訓》在京舉行[J];地理教育;2004年06期
2 于杰,饒貴芳,劉呈慶;略論中小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J];環(huán)境教育;2005年03期
3 付永飛;“價值取向”、“獨特體驗”孰先孰后[J];小學青年教師;2004年09期
4 肖學周;中國人的名利觀[J];中國社會導刊;2005年19期
5 方平;質疑《借生日》一文的價值取向[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年05期
6 蔚東英;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教師培訓項目研討會在北京舉行[J];環(huán)境教育;2005年09期
7 周一貫;“課文價值取向”淺論[J];小學語文教學;2004年03期
8 梁珍;;初探英國正規(guī)教育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1期
9 牟永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也談老子的價值取向[J];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10 王民;;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主題[J];環(huán)境教育;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闕祖杓;;淺析當前企業(yè)的價值取向與定位[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魯少華;;人地關系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伊廷夫;呂高玉;王光榮;;淺論醫(yī)患法律關系的價值取向[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于杰;饒貴芳;劉呈慶;;略論中小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5 羅爽;;談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思想教育價值取向[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6 葉文;;旅游規(guī)劃的價值取向[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7 吳東旭;;實事求是地審視多元化的價值取向[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8 程守艷;;淺析貴州遠程教育發(fā)展的價值取向——以科學發(fā)展觀為視角[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葉文;;旅游規(guī)劃的價值取向[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10 謝芳成;;環(huán)境法的價值取向——生態(tài)整體[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四)[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釗;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大會即將召開[N];科技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袁新文;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N];人民日報;2009年
3 黃文夫;競爭、和諧與企業(yè)家價值取向[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4 鞏發(fā);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3年
5 楊軍;和諧社會中的旅游價值取向與實現(xiàn)[N];中國旅游報;2005年
6 紀根立;追求人本精神 體現(xiàn)社會和諧[N];中國旅游報;2005年
7 記者 何國慶 姚學文;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著眼長遠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N];湖南日報;2009年
8 姜華 潘認若 本報特約記者 邢珊瑚;校正價值取向的“坐標”[N];解放軍報;2009年
9 記者 束洪福;學界研討傳統(tǒng)文化科學思想與價值取向[N];科技日報;2008年
10 ;石景山區(qū)以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思想引領區(qū)域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N];北京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2 馮曉陽;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觀照[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宋寶和;高中數(shù)學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江足寧;弘揚真善美[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洪偉;當代中國中小學紀律實踐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陳洪連;公共政策的倫理維度[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湯善鵬;立法權正當行使的法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陳良中;朱子《尚書》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建榮;當代中國農民道德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燕;兩漢抒情言志賦的士人心態(tài)解讀和價值取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偉艷;中學地理學科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淑琴;論中學人口教育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莉;中美價值取向比較研究——差異性與相似性[D];鄭州大學;2003年
5 張訓;論刑事政策的價值取向[D];四川大學;2006年
6 彭波;關于思想政治課價值取向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7 戴海蓉;中小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課程構建的初步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魏臘云;高等教育產業(yè)化及其價值取向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9 張軼群;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學生評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六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問題初探[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838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18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