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教育的前提性確證——以構建和諧社會為視角
本文選題:和諧社會 + 人生觀教育; 參考:《思想理論教育》2009年15期
【摘要】:人生觀教育的前提就是對人生觀進行科學的理解。構建和諧社會要求人生觀教育內(nèi)容突破傳統(tǒng)的局限,緊跟時代的步伐,對人的存在和生活進行科學解釋和現(xiàn)實指導。對科學人生觀的理解應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根基,從人的存在狀態(tài)、人的生活困惑和人的終極意義追求中總體概括人生觀,為人生觀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Abstract]:The premise of the education of outlook on life is to understand it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s that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outlook on life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and give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the existence and life of human being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lif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and generalize the outlook on life from the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 the confusion of human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man's ultimate meaning, and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ducation of outlook on life.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空軍航空大學社會科學系;
【分類號】:B8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桂梅;;和諧社會的人生觀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6期
2 萬斌;羅許成;;當代人生觀問題的哲學反思[J];哲學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項曉敏;觀照人生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左拉自然主義及其“實驗小說”理論之我見[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5期
2 景維民;田衛(wèi)民;;市場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演進與評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付洪;;淺談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條件的理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李后卿;;“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實踐價值[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趙家祥;質(zhì)疑“馬恩對立論”[J];教學與研究;2005年05期
6 馮開甫;;科學發(fā)展觀與和諧社會思想:社會主義本質(zhì)論的新發(fā)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6年06期
7 張宇;;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的當代化與中國化[J];教學與研究;2008年08期
8 楊耕;;關于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的再思考[J];教學與研究;2008年08期
9 覃美洲;;從黨的十七大看我國憲法的修改趨勢[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曾令超;和諧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教學與研究;2005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牟進;;編輯臧克家研究——兼探編輯規(guī)律是什么[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2 宮浩欽;;產(chǎn)品中的社會分層結構[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3 林堅;;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態(tài)觀探微[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周春生;;莫爾的烏托邦不是空想世界——莫爾理想政治觀評述[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5 楊朝霞;;論動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視角[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董正華;;全球化的歧義與真實歷史進程[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陳忠;;在馬克思本人那里,有幾個形態(tài)的馬克思哲學?——對馬克思哲學形態(tài)學“原生形態(tài)”研究的一點思考[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8 胡大平;;馬克思最初遭遇生產(chǎn)力問題的語境、理論邏輯和意義——兼論馬克思文本解讀的若干原則[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9 韓志偉;;生產(chǎn)與技術: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嬗變[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10 趙敦華;;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間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論[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婷婷;效用主義的爭論與現(xiàn)狀[D];浙江大學;2008年
2 袁凌新;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科學范式[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振鵬;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任廣浩;當代中國國家權力縱向配置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胡運鋒;列寧東方理論與毛澤東思想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陶艷華;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冬梅;行政人格及其塑造[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唐博;清末民國北京城市住宅房地產(chǎn)研究(1900-1949)[D];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
9 曹衛(wèi)華;我國女足后備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10 戶曉坤;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哲學基礎及其當代意義[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朕;維吾爾先民原始信仰的特征及文化意義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2 白晉午;馬克思的人生觀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付豪;重慶市居民武術健身活動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唐雁;醫(y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李耀明;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張洪菁;老子的人生哲學對革新道德教育理念的啟示[D];西南大學;2009年
7 王興兵;我國大學生道德評價中的誤讀[D];西南大學;2009年
8 羅安平;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李世英;美國高校本科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趙紅麗;當代中國獨生子女家庭德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衛(wèi);李利;甄霜菊;;論心理素質(zhì)提高與和諧社會建設[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周中之;;和諧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生觀[J];倫理學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家和;人生觀教育丟不得[J];理論與當代;1995年Z1期
2 趙劍英;實踐活動中規(guī)范和創(chuàng)新的矛盾及其科學解決[J];哲學研究;1993年11期
3 尹樹廣;生活世界的現(xiàn)實及其價值維度[J];哲學研究;2003年01期
4 方世南;精神活動也是實踐活動[J];求索;1988年02期
5 齊有忠;社會的發(fā)展是檢驗實踐正確性的標準[J];東岳論叢;1990年04期
6 劉旭東;論教育對生活世界的回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張汝倫;生活世界與文化間理解之可能性[J];讀書;1996年10期
8 趙卓莉;論人的全面發(fā)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9 周正剛;論實踐結果[J];東岳論叢;1992年04期
10 江玲;論教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的風險[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豐富影視資源 開展實踐活動[A];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工作座談會交流材料匯編[C];1999年
2 王西珍;;當代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標準[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羅瑞青;顏李艷;;關注弱勢群體 建設和諧社會[A];第四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孫慧梅;;建立現(xiàn)代產(chǎn)權制度的思考[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張曉霞;;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政府公共服務改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劉莉莉;;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黃元山;;和諧發(fā)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祝小寧;毛丹;;政府權威與和諧社會的構建[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魯捷;湯云剛;;和諧社會的社會幸福度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黃元山;;和諧發(fā)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陳耀;扎實抓好分析檢查階段各項工作 全力推進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N];大理日報(漢);2009年
2 記者 張偉方;我市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開局良好[N];寧波日報;2009年
3 記者 付洪軍 通訊員 朱軒;推進學習實踐活動 邁開科學發(fā)展步伐[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4 記者 陳耀;扎實推進學習實踐活動 為經(jīng)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提供強大動力[N];大理日報(漢);2009年
5 記者 王坤;中央巡回檢查組到我省檢查指導學習實踐活動[N];黑龍江日報;2009年
6 記者 楊曉東;探索總結經(jīng)驗深化實踐活動[N];民族日報;2009年
7 高山峰;定襄縣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全覆蓋[N];忻州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劉玉崗;市領導調(diào)研學習實踐活動[N];淄博日報;2009年
9 記者 湯一原 王皓;市委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召開[N];北京日報;2009年
10 王景秋 楊子營 國江;北票市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推進[N];朝陽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公民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2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3 白葆莉;中國少數(shù)民族生態(tài)倫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武君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縣級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陳曦;赫茨爾及其政治猶太復國主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光輝;墨子和諧社會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方旭光;政治認同的基礎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劉銳;《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楊永生;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作用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岳偉;批判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銀玲;試論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2 邢瑞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賀軼玲;友愛:來自德性的聲音[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運萍;和諧社會視野下的透明政府[D];山西大學;2006年
5 王智星;中國政黨制度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D];山西大學;2006年
6 呂靜波;和諧教育的構建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牛利華;從生活世界中生成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向陽;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評述[D];蘇州大學;2004年
9 趙笑蕾;社會主義公平觀辨析[D];山西大學;2005年
10 吳玲艷;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與和諧社會構建的若干思考[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94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89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