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指導力不足教師”問題探析
本文選題:日本 切入點:教師質量 出處:《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年05期
【摘要】:提高教師質量正在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我們的鄰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關注"指導力不足教師"的理念,試圖通過解決不勝任教師問題來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在政府的推動下,各地教育委員會紛紛建立了針對"指導力不足教師"的管理體制。本文試圖對"指導力不足教師"的概念、現(xiàn)狀和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梳理,以期為我國解決同類問題提供有益的參考。
[Abstract]: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topic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reform . In the 1980s , our neighboring Japan , in the 1980s ,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 guiding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 , and tri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b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competent teachers . In the push of the government , various educational committees have set up a management system aiming at " understeer teachers " . In this paper , we try to comb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cept , present situ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 understeer teachers " ,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solve similar problems .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日本學術振興會;
【分類號】:G5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成海;孫啟林;;美國有關中小學不勝任教師處理問題研究的若干主題[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彩云;;中小學教師對“不合格教師”認知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4期
2 盧艷;陳恩倫;;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2年22期
3 盧艷;陳恩倫;;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導刊;2012年07期
4 黃小蓮;;校本管理理念:不讓一個教師掉隊(下)[J];中小學管理;2009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彬;美國公立中小學教師解聘制度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廣;馬云鵬;;日本中小學教師教育理念與改革策略分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年03期
2 ;英國政府關于提高教師質量的具體措施[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3 閻瑞霞;劉金良;姚炳學;;基于粗糙集理論的教師綜合評價[J];宜賓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4 裴波;;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J];世紀橋;2009年17期
5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教育政策僵化,教師質量難提高[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
6 閆霞;;美國教師教育評估及對我國的借鑒和啟示[J];淄博師專學報;2007年04期
7 梁萬全;;中小學教師質量問題及對策談略[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郭士信;石油危機與日本的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9 陳輝 ,馮昭奎;日本兒童與計算機[J];比較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10 劉文麗;日本國立信州大學獨特的招生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玉河;;日本的消防機構與消防工作——赴日消防研修的見聞與啟示[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2 王華;楊悅;;日本健康損害救濟體系介紹及對我國的啟示[A];2009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國家藥物政策與《藥品管理法》修訂研究”論壇論文文集[C];2009年
3 李國平;糜林;吉沐祥;李金鳳;霍恒志;陳雪平;潘躍平;;日本促成栽培草莓生產(chǎn)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向[A];草莓研究進展(三)[C];2009年
4 王守華;;朱子學在日本[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5 曾南石;;日本石見銀礦的礦化與蝕變特征[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紀鳳翥;;方港慘案[A];老兵話當年(第九輯)[C];2005年
7 張翰卿;戴慎志;;國內(nèi)外城市綜合防災規(guī)劃比較研究及經(jīng)驗借鑒[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彭松建;汪段泳;;英、美、日家族制企業(yè)歷史變遷的啟示[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林樂界;宋建偉;;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對山東省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企業(yè)的影響及對策[A];2006-2007年度標準化學術研究論文集[C];2008年
10 胡起望;;日本的阿伊努人[A];民族學研究第八輯[C];198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熙德;日本迫不及待要圓“大國夢”[N];北京日報;2005年
2 湯朝明;日本專家細數(shù)中日造船差距[N];中國船舶報;2004年
3 樓文;日本高齡住宅的特色[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4 平榮;面對性侵害日本女學生不再沉默[N];中國婦女報;2003年
5 鴻賓;海爾空調(diào)出口日本[N];中國機電日報;2001年
6 ;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客戶的信賴[N];中國化工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劉騰;日本重啟中亞戰(zhàn)略 謀取政經(jīng)利益[N];財經(jīng)時報;2004年
8 李佳隨;日本稅收公示制兼顧保密[N];中國稅務報;2001年
9 郭寧;日本經(jīng)紀十大賺錢高招[N];中國文化報;2003年
10 ;韓國鋼鐵“左右逢源”[N];中國冶金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三毛;在兩個主義之間:日本刑事審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寫實油畫比較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3 雷鳴;日本節(jié)能與新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熊琳;日本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及其最新發(fā)展[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李兵;對外直接投資貿(mào)易效應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6 李朝輝;淺層文化中斷與深層文化中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節(jié)艷麗;對日本戰(zhàn)后基礎研究發(fā)展與諾貝爾科學獎獲得的歷史考察[D];清華大學;2004年
8 宿久高;中日新感覺派文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劉偉東;日本中小企業(yè)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10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麗云;日本近現(xiàn)代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華史上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4年
3 張樞盛;日本文化對其企業(yè)制度影響的路徑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樂平;日本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前景探討[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5 趙凌冰;日本電子商務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李妍蓉;日本土地征用的動態(tài)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中南大學;2005年
7 丁亮亮;中國法律移植何去何從[D];武漢大學;2005年
8 曾星;從日本的聯(lián)合國外交看日美同盟的未來[D];吉林大學;2006年
9 張慧惠;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發(fā)展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啟示[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10 林春雷;美、日、法三國稅務會計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99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69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