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課程體系下的學生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三位一體”課程體系下的學生發(fā)展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素質(zhì)教育 課程建設 教學質(zhì)量 學生發(fā)展
【摘要】:探索新的課程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每所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在結(jié)合自身實際基礎上,構(gòu)建了"三位一體"的多元課程體系,即生本化的國家課程、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個性化的活動課程。學校通過整合教材、搭建"引橋"、開發(fā)"大家"系列課程及"文化"系列課程等途徑將課堂與課外、統(tǒng)一目標與特色目標、共性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學校教學質(zhì)量有了很大提高,學生素質(zhì)得到了全面發(fā)展。
[Abstract]:To explore the new curriculum mod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in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Guangwen middle school in the light of its own actual basis, constructs the multipl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ree-in-one ", that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personalized school activity curriculu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o build a" bridge "," everybody ",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s and culture courses and other means of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 unified goals and features,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ombine to make the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fully developed.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
【分類號】:G423.07
【正文快照】: 學生的幸福從哪里來?廣文中學有關“你的幸福指數(shù)有多大”“幸福感來自哪里”的調(diào)查表明:“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學生自主舉辦活動”“有學生喜歡的可供選擇的課程”“老師素質(zhì)高”“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師生關系融洽”等要素是學生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從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俠;課程編訂:概念和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1983年05期
2 ;對《體育測量與評價》課程建設的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83年02期
3 ;華東化工學院化工原理課程建設承包見成效[J];化工高等教育;1984年01期
4 ;編讀往來[J];化工高等教育;1984年02期
5 ;對研究生試行學分制的幾點做法與認識[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4年02期
6 戴干策;;設置系列化課程 致力課程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7 ;擇優(yōu)資助教學設備經(jīng)費 加速開展重點課程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85年02期
8 鄭斯雄,陸曜南;發(fā)動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初步嘗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年03期
9 鐸全;;華東高師歷史教學法學術討論會在我校召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10 奚廣慶;;必須從“左”的框框里走出來[J];教學與研究;198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傅心和;;論考試在醫(yī)學生培訓中的作用[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劉安麗;梁果林;趙潔;;護理專業(yè)生病理學學習情況分析與對策[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毛宇飛;;在中等醫(yī)學教育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方法與思考[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4 符寶敏;張海燕;譚紅文;;病理教學中的素質(zhì)教育思想貫徹[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5 魯揮;;推進素質(zhì)教育 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6 李玉珍;;素質(zhì)教育與目標教學[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7 田小燕;;病理教學改革與素質(zhì)教育[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8 程佳;;醫(yī)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與病理教學的“教”與“學”[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9 劉昌華;陳典基;;中專衛(wèi)?荚囕o助訓練系統(tǒng)設計[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10 張海燕;符保敏;劉家恒;;在病理實驗教學中探索目標教學[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建斌;轉(zhuǎn)變觀念,促進說話能力的發(fā)展[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2 謝湘;素質(zhì)教育關鍵在老師[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3 孫麗芳;探索青少年宮發(fā)展的新思路[N];安徽日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禁止對學校和考生進行排名[N];安徽日報;2000年
5 科利華集團總裁 宋朝弟;從集中走向分散[N];北京科技報;2000年
6 記者 賈薇;金秋又開圖書盛會[N];北京日報;2000年
7 北京教育學院 關鴻羽;素質(zhì)教育下特長生的標準是什么?[N];北京日報;2000年
8 叢文獻 王欽玲;地形圖數(shù)字化圖率達100%[N];中國測繪報;2000年
9 衡陽財校校長 邱興和;加快教學改革 突出素質(zhì)教育[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10 管友橋 郝建鋒;衡陽市財校注重教改見成效[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2 湯林春;學校效能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熊華生;為了兒童的幸福與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薛曉陽;學校制度情境中的學生道德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葉喬波;退役運動員生存與發(fā)展理論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6 俎媛媛;真實性學生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文瀾;素質(zhì)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高繼成;21世紀醫(yī)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李德龍;主體性教育督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允璐;我國體育管理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發(fā)展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林加挺;德育課程體系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新春;“兩課”課程設置新方案實施工作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巖;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及其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5 徐宜蘭;顧巧英“教活學活”思想與教學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若飛;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課程建設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瓊;課程資源視野中的學習方式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胡小桃;高職課程建設的新理念:在適應中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彭拯;“課題學習”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江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194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41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