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
本文關鍵詞:淺談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陜西師范大學》 2012年
淺談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
葉楓林
【摘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民族振興的重擔全靠他們來承擔。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轉型的重要時期。而中學階段正是青少年學習知識和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時期。中學歷史教師作為教育的執(zhí)行者和主體之一,肩負著更加沉重的責任。要培養(yǎng)出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中學歷史教師本身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提高教育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共同發(fā)展的人。而現(xiàn)階段由于種種原因,中學歷史教師隊伍的素質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雖然有一批優(yōu)秀的中學歷史教師存在,但是由于歷史學科長期處在副科地位,歷史教學少有人問津。一些中學歷史教師在授課時,還是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只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和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有的教師還是偏重于戰(zhàn)爭和朝代更替的講授,而忽視了社會發(fā)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這些內容;在一些偏遠地方的中學,歷史教師在數(shù)量上都無法達標,更別說質量了,經常是一個年級10來個班的歷史課,只有1至2名歷史老師來教;在發(fā)達的大中型城市里,情況要相對好一些,但是部分歷史教師對于歷史教育的重要性還是認識不夠。正是基于此種情況,本文對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問題進行了討論。本論文的結構內容如下: 引言,簡要回顧了我國古代歷史教育的沿革,指出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歷史教育一直是一個重要方面。接著通過對近現(xiàn)代歷史教育的回顧,提出現(xiàn)階段歷史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指出歷史教育的重要性。結合現(xiàn)階段中學歷史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引出本文的題目,即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問題。同時,簡要介紹了教師素養(yǎng)的內涵,雖然各家劃分方法不同,但基本上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業(yè)務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對中學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素養(yǎng)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第一章至第五章,緊接前文內容,對中學歷史教師各方面素養(yǎng)進行分別論述,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面內容:以唯物史觀指導歷史教學與研究;積累豐富的學科和跨學科知識,豐富創(chuàng)新教學教法;思行合一、與時俱進;培養(yǎng)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樹立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對這五個方面內容的討論,尋求培養(yǎng)與提升中學歷史教師的素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3.5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衛(wèi)衛(wèi);論高中歷史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對教學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俊霞;德育復雜性對學校德育效果的影響[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王峰;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初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朱平;道德教育實效性的檢測與評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戴兆國;;儒家仁道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黃少成;傅安洲;;近30年來國內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李巧梅;;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李巧梅;;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李萌;;《論語》中的德育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9 李義敏;;楊伯峻《論語譯注》商榷一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江君;;古代文學中女子遠嫁悲劇成因淺探[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永遠;;中小學校長職業(yè)幸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陽縣為個案[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付莉;;基于語言交際合作原則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語分析初探[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郭穎輝;;理解式游戲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4 龔艷珊;;淺談高校藝術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問題與對策[A];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優(yōu)秀論文匯編[C];2008年
5 趙霞;;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趙霞;;中職德育創(chuàng)新的四個開放[A];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肖磊;孟小月;;朱熹儒家倫理思想的解讀[A];第十一屆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2年
8 張燕;王磊;張海燕;;探究對大學生實施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途徑[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馮豐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的全面發(fā)展目標下高校德育教師的自我完善[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章管煒;;《左傳》杜注“既葬釋服,諒闇終制”論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會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藍波濤;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郭瑜潔;護理人文關懷教學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7 張洪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的利益博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賴秀龍;區(qū)域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丹;新時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丹璐;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及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潘琳;高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心理誤區(qū)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勐;碩士研究生核心競爭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秦赟;“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曹良韜;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體系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商秀秀;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10 姚穎;中部地區(qū)基層公務員職業(yè)價值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席啟重;良好的個性品質是青年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關于北京市西城區(qū)青年教師個性品質調查的分析[J];北京教育;2001年05期
2 凌莉;;以教師人格魅力構建歷史新課堂[J];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3 趙昌木,徐繼存;教師成長的環(huán)境因素考察——基于部分中小學實地調查和訪談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3期
4 張占平;;中學歷史教師人格魅力的構建[J];甘肅教育;2007年13期
5 李鳳娟;;談歷史教師的人格魅力[J];成才之路;2008年05期
6 邊亞敏;;教師人格魅力在教學中的作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2年01期
7 張蓉蓉;康芬;;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年06期
8 倪玲杰;;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與思想政治課教學[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余昕;;淺談中學歷史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J];南方論刊;2008年02期
10 吳艷紅;;淺談教師如何在教育實踐中提升師德水平[J];基礎教育論壇;201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方惠娟;論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潛教育價值[D];蘇州大學;2010年
2 董曉宏;論中學歷史教師的從業(yè)素質[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徐慶華;淺談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周艷;論中華傳統(tǒng)師德與當代師德教育[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董晶;關于教師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作用的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6 聶冬;論教師人格魅力對中職生品德形成的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利梅;;新課程下中學歷史教師如何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J];考試周刊;2009年23期
2 李惠軍;;敘事與歷史教師的教學研究[J];現(xiàn)代教學;2011年03期
3 ;李秀成是叛徒還是英雄?——天津市部分中學歷史教師座談會討論紀要[J];歷史教學;1964年10期
4 時宗本;;做一個好的中學歷史教師[J];歷史教學;1989年08期
5 陳深漢;中學歷史教師的續(xù)后教育問題[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6 ;新年獻辭[J];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01期
7 武吉慶;李志杰;;由高考試卷看中學素質教育導向及教師應對策略[J];考試與招生;2008年08期
8 張遠龍;;中學歷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中學課程資源;2008年10期
9 ;響應京津歷史教師的倡議[J];歷史教學;1958年05期
10 時宗本;;歷史教師應該廣泛地積累知識[J];歷史教學;198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曉得;;博物館講解員威信形成問題芻議[A];北京博物館學會首屆學術討論會文集[C];1987年
2 林思韓;;究竟要消除什么樣的“正統(tǒng)史觀”?[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 李雪梅;[N];學知報;2010年
2 漢濱區(qū)恒口高級中學 徐啟鵬;[N];安康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沈佳;[N];山西日報;2009年
4 天水市麥積區(qū)龍園中學 武線英;[N];甘肅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王秀娟;[N];銅川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鵬;[N];揚州日報;2010年
7 龍昌正;[N];黔西南日報;2011年
8 河南固始縣第二中學 胡穎;[N];學知報;2010年
9 山東省青州市青龍小學 曲玉平;[N];中國教育報;2004年
10 河南省臺前縣第一高級中學 仇加元;[N];學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楓林;淺談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尹明芝;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化自我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施秋琴;中學歷史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和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郭排行;校本教研與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軍;中學歷史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角色轉換與教學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曹歆佳;1981—2000年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研究情況論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娟;新課改下歷史師范生向教師轉變問題調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李榮榮;論中學歷史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尹同雪;論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反思[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岑建政;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下學生國際合作意識培養(yǎng)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淺談中學歷史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79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1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