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接納水平的青少年同伴沖突處理策略的比較分析
本文關鍵詞:不同接納水平的青少年同伴沖突處理策略的比較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沖突處理策略的使用與其人際關系質量的關系。方法采用社會測量法和青少年同伴沖突處理策略問卷對316名青少年(男152,女164,年齡16±3歲)的同伴沖突處理策略和人際關系進行考查。結果①青少年同伴沖突處理策略具有較好的信度(復測信度為0.67~0.78)和效度,達到了心理測量學的要求;②擱置不理和尋求幫助兩種策略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P0.001),而公開反抗策略和妥協(xié)退讓策略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P0.01),在接納水平上,只有擱置不理策略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③初中生較之高中生更多的采用尋求幫助策略,而高中生則更多采用擱置不理策略。結論不同性質的青少年同伴沖突處理策略對其人際關系有顯著影響。
【作者單位】: 中國.濟寧學院;山東省兗州市東方中學;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
【關鍵詞】: 沖突處理策略 接納水平 人際關系 青少年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任務項目(07DXLX001)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人際關系在個體的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尤其是對于在生理和心理上正經(jīng)歷著巨大變化的青少年來說,更為顯著。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有效促進青少年個體社會技能、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以及學業(yè)成績的提高,而過多的人際沖突則會讓他們感到煩躁、抑郁、消極,導致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芹,陳世平;中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的相關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2 沃建中,林崇德,馬紅中,李峰;中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年03期
3 高琨,鄒泓,劉艷;初中生社會交往策略的發(fā)展及其與同伴接納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4期
4 宋廣文;何文廣;;青少年親子沖突處理策略問卷的編制及其應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1期
5 潘佳雁;中學生同伴交往接受和拒絕的歸因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1期
6 周宗奎,范翠英;兒童社交問題解決與其社交地位關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5期
7 周宗奎,,林崇德;小學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發(fā)展研究[J];心理學報;1998年03期
8 張智,代鐘進;中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取向及影響因素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祥專;王其泉;黃春花;;論初中生人際關系處理水平對學習成績的影響[J];巢湖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羅華;;青少年異性交往心理和行為特征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戴斌榮,陰國恩;農村重點高中學生學校人際關系狀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4 王芹,陳世平;中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的相關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5 王曉莊;馬惠霞;;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人際素質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4期
6 侯靜;;青少年情感關系的特點和發(fā)展變化[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2期
7 谷傳華;;小學兒童社會創(chuàng)造性傾向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3期
8 周靜;;渝東南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鮑亞;;兒童同伴交往策略研究綜述[J];徐特立研究(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10 周靜;西部城鎮(zhèn)中學農村學生的多發(fā)性心理問題探討[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洪菊;;初中生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綜述[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2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體交往與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單志艷;中學生自主學習及教師相應教學行為的評價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鄭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網(wǎng)行為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在花;小學生社會智力的結構、特點、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陸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聯(lián)結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原雪雯;4~6歲兒童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發(fā)展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楊;聾校初中生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文權;系統(tǒng)家庭治療技術在團體輔導兒童同伴關系中的實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芳;電子郵件與大學生人際關系滿意感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馬世棟;高中生同伴競爭人際適應問題及其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鄭思明;青少年社會網(wǎng)絡結構及其對人際關系影響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磊;青少年異性交往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魏曉娟;欺負卷入兒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姜立利;初中生師生關系與其人格、交往歸因的相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孫鈴,王永麗;高中生人格特征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3期
2 孫曉玲,吳明證 ,李曉文;兒童人際沖突解決研究芻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1期
3 方曉義,董奇;初中一、二年級學生的親子沖突[J];心理科學;1998年02期
4 龐建萍,黃瓊;六歲幼兒在人為障礙條件下與成人交往策略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9年02期
5 陳世平;兒童人際沖突解決策略與欺負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1年02期
6 周宗奎,林崇德;小學兒童社交問題解決策略的發(fā)展研究[J];心理學報;1998年03期
7 陳勃,申繼亮,王大華;成人期人際性問題解決的策略取向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1年02期
8 張智,代鐘進;中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取向及影響因素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年01期
9 方曉義,張錦濤,孫莉,劉釗;親子沖突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應用心理學;2003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文廣;青少年親子沖突處理策略與其社會適應關系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明;;人際關系的那些小事[J];跨世紀(時文博覽);2011年05期
2 王蓉;;小組成員和諧共處的法寶[J];英語沙龍(時尚版);2010年10期
3 周亞玲;;曾經(jīng)孤獨的他找到了朋友[J];大眾心理學;2011年08期
4 倪匡;;距離[J];思維與智慧;2011年04期
5 佚名;;測試一下您的“人氣指數(shù)”[J];雜文選刊(職場版);2008年02期
6 王蒙;;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J];思維與智慧;2011年04期
7 嚴浩;;不發(fā)脾氣[J];跨世紀(時文博覽);2011年05期
8 憲文;;職場女性心理六要素[J];大眾心理學;2011年07期
9 李耿源;;多一點樂觀,多一分機會[J];心理與健康;2011年04期
10 林彩虹;;中日日常招呼語對比研究——以見面的場景為中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瑤華;;“間意識”與日本人的人際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宋廣榮;;當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探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陳力男;;試論高校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4 熊慧素;李宏翰;;戀愛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裴俊昌;;煤炭企業(yè)人際關系[A];三門峽市第四屆自然科學論文集(2002-2004)[C];2004年
6 張煒偉;張景煥;許燕;;男護生人際關系與學習適應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廖昌蔭;車宏生;余丹;吳小云;;高校學生接納與人際關系、心理癥狀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梅雄;;淺談艇員人際關系對船艇安全航行的重要性[A];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經(jīng)驗新技術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肖仲輝;;失地農民人際關系的變化研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劉麗麗;寇_g;;人際關系、人際啟動對大學生信任行為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志成;物際關系與人際關系[N];吉林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蔡若愚;影響現(xiàn)代人際關系的五大客觀因素[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3 記者 高原;說聲“謝謝”,人際關系更融洽[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劉紹泉 解放軍65631部隊;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N];中國人事報;2010年
5 市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 黃建軍;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基石[N];衡陽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馬文方;從平臺競爭到人際關系競爭[N];中國計算機報;2010年
7 北京大學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 方新;和諧的人際關系怎樣構建[N];沈陽日報;2011年
8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公共關系協(xié)會副會長 吳友富;公共關系就是人際關系嗎[N];解放日報;2008年
9 河北經(jīng)貿大學 王瑩 河北省委黨校 景楓;正確認識物質利益在人際關系和諧中的作用[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攸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顏建斌 攸縣司法局局長 鄧愛祥;倡導包容和善觀 構建和諧人際關系[N];湖南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成殷姬;人際關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李康賢;基督教心理學與現(xiàn)代人際關系建設[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張洪高;從仁愛到正義:中國道德教育核心價值的轉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孫大強;基于中國文化情境的心理賬戶探索性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清臣;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高春海;荀子人際關系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爽;征地、撤村建居與農村人際關系變遷[D];復旦大學;2012年
8 張紅靜;大學生寬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實證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琳琳;網(wǎng)絡中的虛擬自我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徐健;農戶人際關系網(wǎng)絡結構、渠道行為與契約型農產(chǎn)品交易關系穩(wěn)定性[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燕;對人情冷漠現(xiàn)象的思考[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趙海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人格與人際關系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3 雷嶼;基于社會互動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王燕;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優(yōu)化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龔宏燕;論語文教育中人際關系的理念及其實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丁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胡建新;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倫理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孫萍;創(chuàng)建校園和諧人際關系[D];蘇州大學;2006年
9 管莉;中美文化差異:圈內和圈外的文化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魏彬;中學生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引導[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35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13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