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職院校女護生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某高職院校女護生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相關性研究
【摘要】:隨著人類健康觀念的逐步轉變,現(xiàn)代醫(yī)學迅猛發(fā)展,當今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護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護生作為護理事業(yè)的后備隊伍,其良好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護理隊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作為高校教育的特殊層次,高職護生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呈現(xiàn)出它的多樣性和多屬性。許多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引導高職護生養(yǎng)成科學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對于護理事業(yè)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外有關大學生生活方式或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較多,但大部分將二者作為單獨研究,而針對高職女護生進行的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尚未發(fā)現(xiàn)。因此,研究高職女護生在校期間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狀況,對解決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目的:本課題立足于高職女護生實際,通過橫斷面調查,了解高職護理專業(yè)女學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現(xiàn)狀,進而分析其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及二者間的相互關系,為護理教育及管理者制定健康教育等干預措施,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有針對性的為高職院校女護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預措施和預防對策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研究方法:本研究為現(xiàn)況調查,研究對象為渭南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專業(yè)女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生活方式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資料采用epidata2.0兩次錄入建立數(shù)據(jù)庫,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描述,計數(shù)和等級資料采用率、百分比等相對數(shù)指標進行描述。統(tǒng)計學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研究高職院校女護生目前的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探究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研究結果:1)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總體呈中等偏差狀態(tài)(30.14±7.04),普遍存在著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傾向。其中安全行為得分最高(均值=7.75),吸煙居中(均值=2.09),飲食習慣(均值=4.82)和鍛煉體能(均值=3.50)得分較低。2)不同的學制、年級、家庭所在地、父母職業(yè)的高職女護生之間,生活方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是否獨生子女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處于良好狀態(tài)(153.48±49.9),但也存在多個方面問題。其中較突出的心理問題或障礙為強迫癥狀(均值=2.04)、人際關系(均值=1.81)、憂郁(均值=1.76)和焦慮(均值=1.74)。4)不同的學制、年級、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的高職女護生之間,心理健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父母職業(yè)、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呈負相關,生活方式越好者,心理健康的問題就越少,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經逐步回歸分析,年級、母親職業(yè)和文化、助學貸款、吸煙、酒精藥物、應激控制及安全是影響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結論:高職女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處于良好狀態(tài),心理健康受到生活方式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高職院校護理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與家庭、社會加強聯(lián)系,發(fā)揮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互動、和諧作用,重點加強五年制、大學二年級和農村女護生的健康教育,引導她們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全面促進高職女護生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進而促進護理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女護生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相關性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44;R47-4
【目錄】: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3
- 第1章 文獻回顧13-21
- 1 生活方式的研究13-16
- 2 心理健康的研究16-19
- 3 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19-21
- 第2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21-26
- 1 研究對象21
- 2 技術路線21-22
- 3 調查問卷的內容22-24
- 3.1 一般情況22
- 3.2 生活方式量表22-23
- 3.3 心理健康量表23-24
- 4 質量控制24-25
- 4.1 設計階段24
- 4.2 調查階段24
- 4.3 資料的錄入、整理階段24-25
- 5 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25-26
- 第3章 研究結果26-48
- 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26-27
- 1.1 問卷回收情況26
- 1.2 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26-27
- 2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27-35
- 2.1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的現(xiàn)狀27-29
- 2.2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影響因素的分析29-35
- 3 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35-45
- 3.1 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35-36
- 3.2 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分析36-45
- 4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的研究45-48
- 4.1 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相關性分析45-47
- 4.2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多元回歸分析47-48
- 第4章 討論48-57
- 1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現(xiàn)狀及差異分析48-51
- 1.1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現(xiàn)狀分析48-49
- 1.2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的差異分析49-51
- 2 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差異分析51-55
- 2.1 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51-52
- 2.2 高職女護生心理健康差異的分析52-55
- 3 高職女護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的分析55-57
- 3.1 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55-56
- 3.2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56-57
- 第5章 結論與建議57-60
- 1 結論57-58
- 2 建議58-59
- 3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59-60
- 參考文獻60-63
- 附錄63-68
- 個人簡歷和研究成果68-69
- 致謝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樹山,王平,王梅;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0年05期
2 ;心理健康的又一標準:了解自己[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0年09期
3 索書燕;校報應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導[J];邯鄲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4 張三妹;心理健康問題認知中的誤區(qū)[J];江漢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5 程琳杰,劉廣珠;大學生個性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6 凌淑芬;環(huán)境對海員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J];交通醫(yī)學;2000年05期
7 陶敏;離退休知識分子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J];中國校醫(yī);2000年04期
8 崔華良;中專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預防醫(yī)學文獻信息;2000年03期
9 頡立文;從兒童輕生談學生心理健康問題[J];中國健康教育;2000年12期
10 柴光軍,蔣正杰,高春玉,楊小為,孫保國;五十周年國慶受閱軍事飛行員心理健康的調查[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饒麗君;;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2 袁東;;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師的心理調整策略研究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3 雷靜;;小學生社會創(chuàng)造性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超;朱俊儒;;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A];陜西老年學通訊2010年第3期(總第83期)[C];2010年
5 宿富國;宿雯;;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長壽探析[A];福壽文化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東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賈嚴寧;金麗鑫;楊慧;;上海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07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07年
8 宋怡;楊映秋;孔燕;;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價值思考[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9 郭海峰;;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10 季建華;;老年心理健康問題初探[A];婚姻·家庭·老人論文集[C];199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嶺 單位:江蘇徐州礦務集團第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矛盾[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樊世鋼 楊占蒼;目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徐鳴;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N];重慶日報;2000年
4 畢錦云;心理健康的標準[N];廣東科技報;2001年
5 楊偉;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N];科學導報;2005年
6 ;心理健康“七戒”[N];山西經濟日報;2002年
7 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寓引創(chuàng)”特色學科滲透法保障學生心理健康[N];長春日報;2007年
8 江昕;你離心理健康有多遠?[N];大眾科技報;2007年
9 王茂;錫市蒙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和諧育人環(huán)境[N];錫林郭勒日報;2007年
10 屈連城;關注學生心理健康[N];撫順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文s,
本文編號:929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2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