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云平臺的中小學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3 02:36
本文關鍵詞:基于教育云平臺的中小學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網絡學習空間 教師空間 物理空間 區(qū)域推進 頂層設計
【摘要】:從2012年提出至今,“三通兩平臺”工程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使具體的信息化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落實到個人,不僅推進國家和區(qū)域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實施,而且使師生個人信息化發(fā)展獲得實質性的效果。網絡學習空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資源推送服務,實現各用戶互相協同。在國家和區(qū)域大力推動下,空間開通率在短時期內迅速增多,逐步覆蓋至全體師生。教師是將信息技術帶入課堂的實踐者,只有教師先試先行,帶動學生、家長和教育機構等空間建設,才能實現人人有空間、人人用空間。因此,教師空間建設己成為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積極追求的發(fā)展目標。但是,如何建設教師空間,空間如何服務教師教育教學,依然是區(qū)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一線教師感覺困惑的地方,同時也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鑒于區(qū)域和學校還沒有對空間建設與應用模式進行總結和分析,本文擬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考慮到教師個性、自我定位、學科素養(yǎng)和信息化需求等幾個方面,通過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教師空間進行分析,了解他們的建設過程,思考他們具體做法,從而找到具體做法的異同點。全文共有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是全文的基點,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意義、目前國內外關于網絡學習平臺和教師空間的相關研究成果,確定本文的研究內容、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實踐基礎,通過問卷調查獲取空間建設與應用的基本數據,通過實地訪談了解老師的真實想法,分析了區(qū)域中小學教師空間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平臺和空間的功能要求;第三部分是全文的理論基礎,探析了教師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關系,進而對教師空間的內涵進行了闡述。從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fā),分析了教師空間的功能,分別為支持教師教育教學、支持教師專業(yè)學習與發(fā)展、支持交流互動和教學管理,構建空間結構模型,有個人信息、教學支持、專業(yè)發(fā)展、教學管理、交流互動五個模塊,最后闡述了空間建設意義。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為體現空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筆者跟蹤了“空間建設與名師引領”、“空間建設與專業(yè)成長”和“空間應用與課外準備”、“空間應用與課堂教學”四類特色空間,了解它們的建設過程,分析和總結了四者的異同點,并從這四個個案研究中得到一些空間建設啟示。即教師空間建設由區(qū)域和學校指引,開展信息化應用來推動;由教師群體自發(fā)組織形成,達到教師自身信息化需求;空間建設又體現教師個性和學科特色。第五部分為對策部分,從區(qū)域教育信息化整體發(fā)展層面,提出了頂層設計、機制創(chuàng)新、組織空間評比和規(guī)范建設標準四點對策,從學校層面,提出了開展校本培訓、組成建設小組、組織信息化活動和優(yōu)先示范、經驗總結等;從教師自身實踐方面,制定個人建設與應用計劃、結合自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需求。這三大對策自上而下,相互促進。第六部分首先總結了本文的研究工作,繼而提出了所做工作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未來深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 教師空間 物理空間 區(qū)域推進 頂層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34;G635.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緒論12-21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12-13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3-17
- 1.2.1 國外研究現狀13-14
- 1.2.2 國內研究現狀14-17
-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17-21
- 1.3.1 研究內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研究思路18-21
- 2 區(qū)域教師空間建設現狀分析21-32
- 2.1 調研設計與開展22
- 2.2 數據統計分析22-30
- 2.2.1 教師基本情況22-24
- 2.2.2 空間建設與應用情況24-30
- 2.3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30-32
- 3 教師空間功能分析及結構模型32-41
- 3.1 教師空間內涵32-35
- 3.1.1 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32-33
- 3.1.2 教師空間的內涵33-35
- 3.2 教師空間整體功能分析35-36
- 3.2.1 支持教師教育教學35
- 3.2.2 支持教師專業(yè)學習與發(fā)展35-36
- 3.2.3 支持交流互動與教學管理36
- 3.3 教師空間功能結構模型36-39
- 3.3.1 個人信息功能模塊37
- 3.3.2 教學支持功能模塊37
- 3.3.3 專業(yè)發(fā)展功能模塊37-38
- 3.3.4 教學管理功能模塊38
- 3.3.5 交流互動功能模塊38-39
- 3.4 教師空間的建設意義39-41
- 4 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個案分析41-58
- 4.1 教師空間建設個案41-49
- 4.1.1 教師空間與名師引領41-44
- 4.1.2 教師空間與專業(yè)成長44-49
- 4.2 教師空間應用個案49-55
- 4.2.1 教師空間與課外準備49-52
- 4.2.2 教師應用與課堂教學52-55
- 4.3 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的啟示55-58
- 4.3.1 區(qū)域和學校宏觀引領與教師群體自發(fā)實踐56
- 4.3.2 區(qū)域信息化應用外推與教師信息化需求內驅56-57
- 4.3.3 教師個性化體現空間建設與應用的差異性57-58
- 5 推進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對策研究58-68
- 5.1 區(qū)域引領,帶動空間與信息化發(fā)展整體聯動58-62
- 5.1.1 教師空間推進的頂層設計58-59
- 5.1.2 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機制創(chuàng)新59-60
- 5.1.3 開展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專項培訓60-61
- 5.1.4 組織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評比61-62
- 5.1.5 規(guī)范教師空間建設標準62
- 5.2 學校驅動,構建空間建設應用常態(tài)環(huán)境62-66
- 5.2.1 開展校本培訓62-64
- 5.2.2 組成建設小組64
- 5.2.3 組織信息化活動64-65
- 5.2.4 優(yōu)先示范和經驗總結65-66
- 5.3 教師實踐,探索特色空間建設與深層次應用66-68
- 5.3.1 制定個人建設與應用計劃66-67
- 5.3.2 結合自身教育信息化需求67-68
- 6 總結與展望68-71
- 6.1 研究總結68
- 6.2 不足與展望68-71
- 參考文獻71-73
- 附錄1 武漢市中小學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調查問卷73-75
- 附錄2 中小學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訪談記錄表75-76
- 附錄3 教師特色空間建設與應用訪談表76-79
- 附錄4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教師網絡空間評選細則79-80
- 附錄5 中小學教師空間建設與應用評分表80-8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2-83
- 致謝83-8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史先紅;郝夏斐;;基于網絡空間平臺的高校教育技術教學改革實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2 盧強;;中小學教師需要具備的教學知識[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王衛(wèi)軍;;信息化教學能力:挑戰(zhàn)信息化社會的教師[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年02期
,本文編號:782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8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