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初中生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05:35
【摘要】: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對過程中習慣于采用一套相近的認知和行為努力的手段、方法的概括化。它是個體的穩(wěn)定因素與情景因素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作為一種中介變量,應對方式對個體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測驗法和問卷法,輔助以訪談法等其它方法,對665名蒙漢初中生的應對方式以及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結(jié)論: 1.蒙漢初中生應對方式的使用既存在共同性也存在差異性。求助,幻想、退避、忍耐四種應對方式不存在民族差異,,問題解決、發(fā)泄兩種應對方式存在民族差異。漢族初中生比蒙古族初中生傾向于使用發(fā)泄的應對方式,蒙古族初中生則比漢族初中生傾向于使用問題解決的應對方式。 2.蒙漢初中生不同性別之間應對方式的使用差異不顯著,女性僅比男性更傾向于使用發(fā)泄的應對方式。 3.蒙漢初中生應對方式的選擇和使用存在年級差異。問題解決、求助、發(fā)泄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降低。退避和幻想的使用則呈起伏狀,初一年級到初二年級呈上升趨勢,初二年級到初三年級呈下降趨勢。 4.蒙漢初中生應對方式的選擇和使用既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又具有跨情景的不一致性。問題解決、求助、忍耐三種應對方式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退避、發(fā)泄、幻想三種應對方式則具有跨情景的不一致性。人際情景中蒙漢初中生要比考試情景中蒙漢初中生更傾向于使用退避、發(fā)泄、幻想三種應對方式。 5.蒙漢初中生的問題解決、求助、發(fā)泄、幻想、忍耐的應對方式分別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顯著相關。蒙漢不同民族初中生的不同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存在民族差異。 6.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蒙漢初中生應對方式的采用存在民族、性別、年級和情景的差異。 7.幻想、問題解決、發(fā)泄和忍耐四種應對方式對蒙漢初中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問題解決有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幻想、發(fā)泄、忍耐的應對方式不利于個體心理健康發(fā)展。 依據(jù)上述研究結(jié)論,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議,以期為民族地區(qū)蒙漢初中生應對教育的開展提供指導和參考。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844.2
本文編號:2700926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844.2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安花花;漢、回、藏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應對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呂薇;高職生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運全;海軍航空兵士兵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吉林大學;2007年
4 孫薩日娜;進城求學的蒙古族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5 徐默遠;長春地區(qū)高中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馬慧英;延邊地區(qū)朝鮮族高中生心理健康調(diào)查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7 黎靜;朝、漢初中生人際沖突應對策略及學校適應的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00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009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