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音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線索與實踐走向.doc 全文免費在線閱讀
本文關鍵詞:漸進改革: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選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檔介紹:
我國音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線索與實踐走向【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音樂基礎教育課程也隨之發(fā)生了改革,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在基礎教育改革的中間,音樂也隨著進行改革。但是從現在的現狀來看,音樂的發(fā)展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于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制約作用,因此,要想中國的音樂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必須對音樂的基礎教育課程進行改革,更準確的把握我國的音樂基礎教育發(fā)展方向,更好的推進音樂的發(fā)展!娟P鍵詞】改革;音樂教育;基礎教育前言在現在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點,而音樂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方面,也在改革的過程中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現在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了課程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對于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現在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于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該如何去改革都是一系列的問題,當然作為基礎教育一部分的音樂基礎教育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何的對音樂的基礎教育進行改革這些問題都引人思考。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歷程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建國之后進行了八次改革,在八次的改革中間,我們的基礎課程教育逐漸的走向成熟。對于基礎教育的改革我們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9-1976)的社會主義建設期間,第二個是(1977-1984)的教育制度恢復和重建階段,第三個是(1985-1997)的教育全面發(fā)展階段,第四個就是 1998 至今的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階段。對于這些階段的基礎教育改革的總結,將會為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會進一步深化我們的改革。二、音樂基礎教育改革中間的問題我國的音樂基礎教育改革在改革開放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看到成就的時候,我們更要重視問題,F在我們的音樂基礎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需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斷的去改進,才能在改革中間不斷的取得成績。1、音樂基礎教育的專業(yè)化方向我國現在學校的音樂基礎性教育基本上是采用了專業(yè)音樂的教育模式,受專業(yè)院校的影響,我們在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內容中間都無限的接近專業(yè)院校。更加全面的內容,更加專業(yè)的要求,讓學生學習起來非常的困難,扭曲了音樂的基礎教育,F在的音樂的學習推行的“實驗班”、“加強班”都是把音樂教學推向單調機械的學習中間去,程序化的教學,呆板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逐漸的對音樂產生了厭倦感,在他們學習技能的背后隱藏的是對音樂的冷漠和疏遠。這種不帶感情的學習給他們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因此,我們要明確音樂教學的宗旨,多加強對音樂基礎教育中間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2、音樂教育中間的非藝術化傾向在長久的音樂教學中間,音樂已經忽視了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學生只是更加的注重外在的藝術表現形式,忽視了對于他們情感、人格、創(chuàng)造力等的培養(yǎng),使得音樂的審美性和藝術性嚴重流失。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音樂教育被認為可以開發(fā)智力,也許這是音樂的學習中間的一點附加效果,但是這不是音樂的主流價值,但是正是這種非主流的價值反而引起了人們的追捧,不斷的擴大這種價值,讓人們進入了音樂教育的誤區(qū)。3、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的地區(qū)推廣不平衡音樂基礎教育的改革在很多的大中型城市和很多的經濟、政治、教育發(fā)展水平高的地區(qū)得到了大力的推廣,但是在很多的教育、經濟、政治不發(fā)達的偏遠山村地區(qū),都沒有得到推廣。對于大中型城市的老師的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的灌輸,讓他們已經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但是落后的地區(qū),還是采用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這樣就是去了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的意義。三、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路徑進行體制的轉變一般是推行改革的有效方法,以政府為代表的改革通常是在制度的轉變之上進行的改革。在新課改之初,我們的課改主要是通過體制的轉變實現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課改的進行是進行誘導性的制度為主,通過自上而的和自下而上的變遷逐漸的從局部延伸到整體。在采取誘導性制度的時候,我們是要保證誘導性制度被大家接納,另外是保證舊的制度能夠清除,讓新的誘導制度來代替。誘導性制度主要是通過漸進式、自下而上式和由內而外式的變遷邏輯來進行的,在音樂的基礎教育改革中間,我們就是采用的誘導性的制度來進行實踐的。1、漸進式的改革漸進式的改革是相對突變式的而言的,反映的是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時間和穩(wěn)定型是衡量漸變和突變的標準。在新課改中間,我們的音樂基礎教育改革者認為新課改應該遵循漸進式的道路,從實驗到推廣,不應該是從一開始就大面積的推廣。但是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我們認為音樂的基礎教育改革是突變式的。從某種程度上看,大刀闊斧、畢其功于一役的改革容易使改革上升為一種“傲慢的霸權”,從而使得改革失去了意義。新課改開始實行的時候,大多采用的是突變式的,自上而下式的模式。如果說在改革住處采用突變的方法是有效的,那么在后期就要對其進行調整,轉變?yōu)闈u進式的,逐漸的推進改革,在逐漸的推進的過程中間,對于改革的不徹底的地方進行修改,然后形成完整的改革方案,不至于突變式的推進,導致問題大面積的出現,改革的推廣不是一個可以立竿見影的工程,而是逐漸的實行,慢節(jié)奏的工作。2、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改革傳統(tǒng)的改革是采用的單一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這樣的改革對于音樂的基礎課程的改革是不利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肯定會帶有一定的命令的成分。自下而上的改革的方式的出現,對原有的自上而下的方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沖擊的過程中間,通過不斷的探討發(fā)現兩種方式都存在自身的弊端,這時候第三種方式產生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方式,在教育的發(fā)展中間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容易產生當地的政府官員介入教育的事件,讓他們提升自己的政績,讓地方教育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做法,明顯的不利于音樂教育的基礎課程改革。自下而上的改革主要是指在基層的共同作用之下,不斷的對音樂教育基礎的問題進行匯集,從而產生對原有的制度的改革,當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質變,引起整個教育制度的變遷。當前,這兩種制度的結合是進行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的最好的方法,將兩種制度的優(yōu)點提取出來然后再進行音樂基礎教育的改革,將會更好的促進改革,加強改革的效果。3、由內而外的改革由內而外的改革就是要結合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整個的教學的改革的背景來對音樂的基礎教育進行改革,要在外界的良好的政策的指導下,學校內部進行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由內而外的改革。我們在正視音樂基礎教育改革帶來成績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反思改革中間的問題,力求更進一步的推動我國的音樂基礎教育改革!緟⒖嘉墨I】[1]張良,韋冬余.論課程改革之復雜性邏輯:聲辯及其構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2(4).[2]林丹,柳海民.漸進改革: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選擇[J].教育研究,2009(7).[3]王洪席,靳玉樂.課程改革過程哲學之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0(4).
1
內容來自轉載請標明出處.本文關鍵詞:漸進改革: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選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74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4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