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教師教育研究點析——基于近15年來美國《教學與教師教育》雜志的考察
[Abstract]: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s an authoritative magazine which expounds the frontier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the past 15 year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the mode of in-service education are the two major themes in the world. Among them, specialized education mainly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specialized learning, intermediary, macro conditions and micro factor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service training mode includes curriculum based model, teacher training model, teacher-centered model, long-distance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related aspects and specific model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作者單位】: 四川傳媒學院;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郭文;王祥;;近十年世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熱點述評——基于對國際《教學與教師教育》雜志2000~2010年相關論文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0期
2 嚴金波;;教師教育與發(fā)展研究新動向——以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3 譚兆敏;段作章;;國外教師在職培訓模式的比較研究與啟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曉君;張則;潘宏偉;魏天路;李春江;;“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性綜合大學工科大學生卓越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佳木斯大學為例[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7年14期
2 李明軒;;“雙一流”建設研究述評[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3 郭龍源;張國云;吳健輝;涂兵;歐先鋒;;地方本科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途徑探索[J];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版);2017年19期
4 藺琛;;“雙一流”背景下新建本科教師轉型的思考[J];中外企業(yè)家;2017年17期
5 王湘寧;張小鋒;;中國大學海外傳播力提升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06期
6 李輝;;“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年07期
7 馮小桓;;上海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7年07期
8 曹萌;孟久兒;;“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我國的教育國際化——基于財政支持視角的分析[J];未來與發(fā)展;2017年04期
9 李從政;;我國邊疆地區(qū)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研究——以《金融市場學》為例[J];當代經濟;2017年10期
10 趙倩茹;;青年大學生服務推動高!半p一流”建設途徑研究[J];時代教育;2017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任友群;;“雙一流”戰(zhàn)略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未來發(fā)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6年05期
2 周葉中;夏義X;宋朝陽;;研究生跨學科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的探索——武漢大學的改革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年09期
3 曾山金;論研究生教育的創(chuàng)新本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4 黃崴;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 中西方主體性教育思想歷史走向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5 王坤慶;人性、主體性與主體教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6 檀傳寶;試論教育主體性形態(tài)及其實現(xiàn)[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衛(wèi)東;參與式教師培訓模式的構建——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聞岫;《“雙軌制”教師培訓模式探究》出版[J];陰山學刊;2003年02期
3 王春燕,王海山;新教師培訓模式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4年07期
4 朱祥平;;談對多元化教師培訓模式的再認識[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17期
5 朱益明;;對“如何引導教師充電”的回應 應如何認識校本教師培訓[J];人民教育;2006年09期
6 許應華;林長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階段”教師培訓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伍:教師發(fā)展與管理[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S1期
8 牛利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的教師角色及其導引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年06期
9 覃志鴻;;當前農村教師培訓模式啟示[J];商;2013年20期
10 耿國彥;程向東;;“問題——合作反思”教師培訓模式的探索[J];今日教育;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付安權;;教師在線專業(yè)發(fā)展的理念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優(yōu)化模式 注重實效 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改革教師培訓模式 提高教師培訓效益[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4 李春芳;傅劍輝;;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教師培訓模式初探[A];中國名校卷(廣東卷)[C];2013年
5 ;創(chuàng)新網絡研修模式 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6 ;明確思路 夯實基礎 扎實推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7 ;強化師訓基地建設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8 喻平;;PME關于數(shù)學教師研究綜述及其對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啟示[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譚均明;;課程改革與教師心理適應問題的研究[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張源源;鄔志輝;;美國HTS學校教師發(fā)展的措施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東省招遠市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劉書科;有效培訓助推新教師行動[N];中國教師報;2011年
2 李虎成 陜西省洛南縣教育局副局長;加大力度提高農村教師素質[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岑河中學 文久江;讓教師來培訓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馬朝宏;教師培訓:走向多元和開放[N];中國教師報;2007年
5 朱金寶邋馬張留;普通教師走上培訓講臺[N];中國教師報;2007年
6 李芳;山區(qū)農村教師渴盼“充電”[N];云南政協(xié)報;2009年
7 記者 王超群;北京創(chuàng)建農村教師研修工作站[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趙小雅;教師教育發(fā)展該走向何方[N];中國教育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蘇婷 周仕清;營造樂教善教的成長“田園”[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楊明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動向新啟示[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清華;教師知識的模型建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益明;教師培訓的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岳娟娟;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模型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4 李文昊;面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案例學習支持框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胡惠閔;指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學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馬萌;面向教師需求的教師及時培訓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馮大鳴;處境變遷與文化回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蕾;信息化支持西南邊境民族學校教師培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陳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特崗教師教育信念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康曼;基于網絡研修社區(qū)的教師研修模式與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4 陳靜;民辦培訓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5 仲玉鳳;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命自覺:理想樣態(tài)與現(xiàn)實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艷;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李靜靜;數(shù)字化下教師培訓模式轉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8 陳昂昂;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師培訓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9 黃儀莊;中日高校教師繼續(xù)教育比較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6年
10 易忠琴;J民辦高校教師職業(yè)培訓體系構建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74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37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