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學習生態(tài):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統(tǒng)方法論
本文選題:智慧學習生態(tài) + 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 ; 參考:《電化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智慧人才的培育是教育變革與教育信息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而僅從某一視角來考量智慧人才的培育難免會以偏概全。對此,本文提出了智慧教育2017定義,并論述了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適切性,之后基于2017定義,融合系統(tǒng)生態(tài)學的相關(guān)理論,從智慧人才培育的角度,系統(tǒng)地論述了智慧學習生態(tài)理念,包括智慧學習生態(tài)的目標(理念價值的傳承與發(fā)展,智慧人才的生態(tài)觀、發(fā)展路線、培育路線、培育目標)、方法(培育智慧人才方法的理念、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生態(tài)平衡、方法生態(tài))和手段(建構(gòu)生態(tài)化學習環(huán)境,設計智慧學習圈)。希望通過智慧學習生態(tài)理念,能夠為學者提供智慧人才培育的系統(tǒng)方法。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talents is an unavoidable practical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but it is inevitable to conside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talents from a certain angle of view.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wisdom education 2017, and discuss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learning ecosystem. The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2017, combin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ystem ecology, from the angle of cultivating intelligent talen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wisdom learning, including the objectives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colog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value, the ecological view of intelligent talents, the development route, the cultivation of objectives and methods). Creation of learning situation, ecological balance, method ecology) and means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ing intelligent learning circle. It is hoped that learning ecological ideas through wisdom can provide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scholars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talent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shù)學系;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國家一般課題“智慧教育環(huán)境的構(gòu)建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BCA140051)
【分類號】:G43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遠峰;成人學習動力探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王利;;網(wǎng)絡環(huán)境與終身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欒春暉,李靖,詹國梁;論網(wǎng)絡時代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4 羅錫武;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J];學習導報;2003年08期
5 何善平;從學習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學習方式多樣化[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4年04期
6 李紅美;;論網(wǎng)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繼續(xù)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學習漫議[J];群眾;2007年03期
8 李偉;;關(guān)于在學習過程中目標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數(shù)學課堂要關(guān)注“學習過程”的教學[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韓笑;;學習就是快樂的體驗[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文;;讓合作學習在逆境中重生[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2 呂啟春;;淺談小學數(shù)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A];2014年1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學習動機培養(yǎng)策略課題的學習對體育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瞿春波;;淺議合作學習之誤區(qū)[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時龍;;把握分析學情是改進教學和促進學習的基礎[A];2012·學術(shù)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韋彩紅;;如何組織學生共享學習成果[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A];2014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鈕榮榮;;關(guān)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A];2014年6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陳妙;;讓數(shù)學課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淺談新課改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10 黃春妙;;淺談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把握[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農(nóng)行浙江東陽支行 吳新國 周龍飛;銀行如何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N];上海金融報;2003年
2 西北師范大學 李瑾瑜;校長:如何引領和促進教師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永壽縣店頭中學 劉俊鋒;大力提倡合作學習 全面促進有效教學[N];咸陽日報;2009年
4 本報評論員;要在真學習上下功夫[N];酒泉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天然;學習應該是一種終身行為[N];大連日報;2010年
6 劉繼芳;淺議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中的“學習”內(nèi)涵[N];伊犁日報(漢);2010年
7 哈爾濱市第五醫(yī)院 蒙碩;淺談醫(yī)院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組織[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翟愛霞;淺談如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N];太行日報;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制度變遷中的制度學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10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 龔春燕;實施新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峰;基于社會網(wǎng)絡的大學生學習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2 付亦寧;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3 張鈺e,
本文編號:1939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3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