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學習者滿意度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中國大學MOOC”學習者調查問卷的結構方程分析
本文選題:MOOC 切入點:學習者滿意度 出處:《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MOOC是當前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和在線教育實踐的研究熱點,有關學習者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探究是MOOC建設的重要課題;陬櫩蜐M意度理論,構建了MOOC學習者滿意度指數模型,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學習者的調查數據,利用結構方程分析軟件AMOS17.0對提出的模型進行了擬合、修正和解釋。研究表明:課件內容、師生交流、生生交互是影響MOOC學習者滿意度的關鍵質量指標;學習者滿意度受到感知質量的影響最大,同時還受到感知價值的直接作用,而學習者期望對學習者滿意度具有較強的間接解釋力度;學習者滿意度的提升對其繼續(xù)學習意愿影響效果顯著。在此基礎上,從MOOC課程自身建設出發(fā)提出相關建議:強化課程內容建設,吸引學習者持續(xù)參與;增強互動設計,提升學習者體驗;應用學習分析技術,提高學習成效。
[Abstract]:MOOC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onlin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n learner satisfa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 model of MOOC learner satisfaction index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learners in MOOC platform of China University, the proposed model is fitted, revised and interpreted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software AMOS17.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coursewar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 interaction is the key quality index to affect MOOC learner satisfaction, which is most affected by perceived quality and also directly influenced by perceived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learners' expectation has a strong indirect explanation for learner satisfa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er satisf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learn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curriculu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o attract learners'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to enhance interactive design, to enhance learners' experience, and to apply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to improv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安徽外國語學院;
【基金】: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研究課題(編號:JG16DB242)“基于學習分析的個性化網絡教學模式與應用研究”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晨蕊;孫眾;;電子書包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6年02期
2 戴心來;王麗紅;崔春陽;李玉斌;;基于學習分析的虛擬學習社區(qū)社會性交互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年12期
3 祁濤;王應解;;關于慕課若干認識誤區(qū)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10期
4 翟雪松;尹吉明;林莉蘭;;結構方程視角下我國翻轉課堂滿意度模型構建[J];高教探索;2015年05期
5 楊永林;張世蓉;丁韜;張虹;王娜;;從“慕課”到“小微課”,看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4年12期
6 楊文正;熊才平;丁繼紅;姜雨晴;;教育信息資源質量滿意度影響因素及機制研究——基于296份中學教師調查問卷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05期
7 郝丹;;MOOC:顛覆與創(chuàng)新?——第4次“中國遠程教育青年學者論壇”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11期
8 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5期
9 焦建利;;MOOC:大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中國教育網絡;2013年04期
10 王志興;李鐵治;;顧客滿意理論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9年2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雪松;董艷;詹巧巧;;形塑學習(Solid Learning)教學環(huán)境下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機制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年03期
2 鄭曙光;;開放課程教學若干關系解構的辯證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05期
3 朱珂;;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者交互分析模型及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4 張強;劉月蘭;;大數據時代微課發(fā)展誤區(qū)及發(fā)展理念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7年12期
5 賓辰忠;黃建華;武小年;;利用“慕課”理念提升高校實驗教學質量[J];信息通信;2017年04期
6 盧小萱;;淺談MOOC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J];北方經貿;2017年04期
7 張婧;;MOOC時代大學英語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研究[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8 王靜;肖露;楊蔚華;;基于慕課的《機械制圖》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高教學刊;2017年07期
9 伍倪燕;劉麗;劉蜀;;基于門把手的三維建模數字化設計與制造[J];模具制造;2017年04期
10 李華清;周錚錚;;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MOOCs對高校師生影響機制研究[J];山西青年;2017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歆杰;;關于MOOCs認識的幾個誤區(qū)[J];計算機教育;2014年21期
2 王佑鎂;陳慧斌;;近十年我國電子書包研究熱點與發(fā)展趨勢——基于共詞矩陣的知識圖譜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05期
3 翟雪松;林莉蘭;;翻轉課堂的學習者滿意度影響因子分析——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04期
4 李志民;;“慕課”的興起應引起中國大學的覺醒[J];中國高等教育;2014年07期
5 牟智佳;張文蘭;;電子書包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的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年03期
6 賀平;鄭娟;王濟軍;;電子書包應用現狀與未來研究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3年12期
7 吳永和;雷云鶴;楊飛;馬曉玲;;構筑數字化教育生態(tài)新環(huán)境——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研究與發(fā)展述評[J];中國電化教育;2013年12期
8 劉楊;黃振中;張羽;李曼麗;;中國MOOCs學習者參與情況調查報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9 孫眾;駱力明;;數字教材關鍵要素的定位與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10 江豐光;鄭娟;賀平;;電子書包滿意度與需求調查——基于一線教師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飛寧;;探究醫(yī)用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途徑[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王致君;;學習貴在聯想[J];醫(yī)學與哲學;1985年07期
3 魯子問;;國內外學習成效研究進展分析[J];英語教師;2009年06期
4 劉明紅;;讓學生玩出學習成效[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年S1期
5 趙貴,宿志英;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途徑與方法[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樓一峰;“學習化社區(qū)”的形成與運作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7 王光龍;學習素質與學習型社會[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李康林;怎樣提高農村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成效[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桑新民;學習究竟是什么?——多學科視野中的學習研究論綱[J];開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趙桐;;淺談教學中的學習成效評價[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海慧;;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王炳林;;中國共產黨開展學習的歷史考察[A];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3 晏瓊花;陳德光;孔維東;;引導自我反思促進數學學習[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4 樂黎輝;邢至暉;;以學習單開展生物教與學的實踐研究[A];開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教師論文集[C];2005年
5 韋成國;;談學習動力的提升[A];廣西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與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聶波;;關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反思[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7 黃蕾;;運用錄像分析技術解讀研究性學習[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8 蔣莉莉;;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探析[A];遵義市基層組織與基層民主建設研究[C];2012年
9 徐曉東;;基于網絡的校際協作學習實踐[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熊亮華;;陳云重視學習的思想風范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啟示[A];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個人課題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曾茂松邋楊朝勇;以工作成績檢驗學習成效[N];瀘州日報;2008年
2 本報評論員;在學習中實踐 在實踐中學習[N];平頂山日報;2009年
3 王育忠;學習科學發(fā)展觀的落腳點在實踐[N];三明日報;2009年
4 學嶺;高揚起學習的風帆[N];哈爾濱日報;2010年
5 朱德榮 新疆總隊阿克蘇支隊;用實踐檢驗學習成效[N];人民武警報;2010年
6 周雪琴 西和縣西峪鄉(xiāng)王磨小學教師;老師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N];隴南日報;2010年
7 中共太康縣委黨校 朱學良 劉清晨;新形勢下如何培養(yǎng)一大批學習型黨員[N];周口日報;2010年
8 陸一;大力提倡學習身邊典型[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12年
9 市發(fā)改委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周強;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科學發(fā)展思路[N];組織人事報;2012年
10 記者 江于夫 通訊員 鄭林紅;大興學習之風 再譜事業(yè)華章[N];浙江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胡敏;在線學習中學生參與度模型及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陳江華;中國國有企業(yè)構建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實踐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3 李定;在線學習(WBL)服務質量評價與改進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謝清隆;社會交換理論視閾下的運動員學習成效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雷妮;企業(yè)敏捷學習要素體系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6 周建高;日本終身學習的理論與實踐[D];南開大學;2009年
7 賴東彥;學習型組織分類及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辰;基于信息技術的聾人大學生泛在學習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白浩斌;學習單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運用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3 楊金玲;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投入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吳文嚴;面向企業(yè)新員工的e-learning培訓課程內容設計[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陳志瑤;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6 張敏;家庭學習資源對小學生學業(yè)成績影響的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7 劉曉;高中物理“電磁感應”部分學生學習成效診斷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8 文曉曉;昆明市新一代進城務工人員繼續(xù)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彭蘭;基于移動學習的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10 畢曉梅;基于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學校改進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993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59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