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精神的彰顯與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
本文關鍵詞:通識精神的彰顯與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2012年第1期
No.1,2012
UCATIONALRESEAR
General,No.
384
(總第384期)
通識精神的彰顯與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
蔣紅斌梁婷
[摘
要]以“對多元價值的尊重、甄別與選擇,對多種知識的通融以及開放靈活的
思維精神與方式”為要旨的通識精神是通識教育的核心,F(xiàn)實中,“專門化”的通識教育已將這種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識課程的設置、專業(yè)課程的處置、整體教學過程的改革中彰顯通識精神,注重提高教師的通識底蘊,并以通識精神指導學生的發(fā)展評價,才是通識教育的出路。
[關鍵詞]通識教育;通識精神;教育改革
[作者簡介]蔣紅斌,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梁婷,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碩士生(長沙410081)人們較為普遍地認為,“通識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形成融會貫通的知識”,但現(xiàn)實運作中的形式化和技術(shù)化使之形同虛設。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是培養(yǎng)“具備活的知識和能力的教師”,甚至“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最有價值的
[1]知識的選擇問題”。不難看出,這些認識依舊未
心理狀態(tài),其精要在于對多元價值的尊重、甄別與選擇,對多種知識的通融和開放靈活的思維精神與方式。促使學生形成通識精神,是通識教育的要旨。
(一)對多元價值的尊重、甄別與選擇對不同價值的認識與態(tài)度支配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信念和理想,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和行為。通識精神意味著能尊重、包容、理解與甄別多元價值體系,并能作出理性選擇,形成正確價值觀。教育肩負著對學生進行價值導向的責任,面臨沖突的價值環(huán)境,具有通識精神的教育者懷有寬容和尊重的態(tài)度,能意識到這種多元化將推動思想的解放,并為懷疑精神的產(chǎn)生提供土壤。因此,他們將放下傳統(tǒng)的角色與面具,在理解與包容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認同并尊重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引導學生自覺甄別與恰當選擇。如此,在教育者引導下形成了通識精神的學生也就能夠
能擺脫“專門化”思維方式,對通識教育真諦的理解和問題解決策略的探尋顯得有些簡單,“形式化和技術(shù)化”也只是問題的表現(xiàn),其背后還有著更深一層的癥結(jié)。通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與實踐活動,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具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健康情感的完整的人。在根本意義上,通識精神是通識教育的核心,反映了通識教育的價值取向、內(nèi)在目的以及本質(zhì)要求。正是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專門化”使得通識精神被遮蔽,造成通識教育低效甚至無效。
一、通識精神的內(nèi)涵
對于個體發(fā)展而言,通識精神即一種“通”的
——————————
*
題批準號:BIA100041)的研究成果。
正視不同價值取向帶來的矛盾沖突,并在不斷的甄別與選擇過程中逐漸增強價值主體意識和獨立性,價值評判既具個性特征也能彰顯主流。
本文系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從壓制走向引導:教育暴力消解路徑研究”(課
—95—
Word文檔免費下載:通識精神的彰顯與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 (下載1-5頁,共5頁)
本文關鍵詞:通識精神的彰顯與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80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5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