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亟待教學轉(zhuǎn)型
本文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亟待教學轉(zhuǎn)型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教學轉(zhuǎn)型 核心素養(yǎng) 知識中心
【摘要】:我國傳統(tǒng)教學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存在著內(nèi)在沖突:人的素養(yǎng)可教不可授,但是傳統(tǒng)教學重授不重教。傳統(tǒng)教學背離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物本位社會發(fā)展方式的制約;對教學本職的認識有偏差;夸大了間接經(jīng)驗對個體的發(fā)展價值;傳統(tǒng)文化和保守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诤诵乃仞B(yǎng)的教學轉(zhuǎn)型可從四個方面著手:教學本職從文化傳承走向人的發(fā)展;教學內(nèi)容從學科知識中心走向核心素養(yǎng)中心;教學方法從講授主導型走向發(fā)展主導型;教學評價從單一的考試標準走向綜合的評價系統(tǒng)。
[Abstract]:There is an inherent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China: human literacy can not be taught. Howe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not retaught. There are four main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from core literacy: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material-oriented society;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duties; It exaggerates the value of indirect experience to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servative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core literacy can be started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duty from cultural heritage to human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moves from the subject knowledge center to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center;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lecture-oriented to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Teaching evaluation has changed from a single test standard to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作者單位】: 紹興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確立了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自主發(fā)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三個方面的六大核心素養(yǎng)。學校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是教學。但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存在著內(nèi)在沖突,唯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一寧;;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莫嬈霞;;淺談情境教學對小學數(shù)學的重要性[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五卷)[C];2013年
3 王忠鑫;;淺談數(shù)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4 詹偉琴;;初中科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教學實施[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夏越科;;反思,讓化學教學更有效—談化學教學中的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6 侯祥海;;注重教學細節(jié) 體味評價魅力[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7 周燕;;創(chuàng)設數(shù)學教學情境的小竅門[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丁新芝;;英語公開課存在的問題及返璞歸真的教學藝術性[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9 王久明;;數(shù)學課堂中的生活問題[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年
10 李秋;;淺談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錢旭東;好的教學情境應該有“味道”[N];中國教師報;2008年
2 武都區(qū)安化中學教師 張富寶;初中課程教學如何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N];隴南日報;2008年
3 樟樹市洋湖橫梁小學 姜桂英;如何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N];宜春日報;2010年
4 肥城市第六高級中學 李國峰;教學理念轉(zhuǎn)向?qū)W生[N];學知報;2011年
5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曹正善 雷云;“三段教學” 構筑人才培養(yǎng)“立交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張彬;淺談農(nóng)村物理教學的幾點看法[N];黔西南日報;2012年
7 泰州市姜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王東;基于學生生活進行探究[N];江蘇教育報;2013年
8 李慕冰邋李迎春;試論勞動技術課教學模式[N];濟寧日報;2008年
9 李順萍 三穗縣民族高級中學;教師教案中的教學反思[N];經(jīng)濟信息時報;2009年
10 盤縣柏果鎮(zhèn)中心小學 包廣朝;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N];六盤水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邱文教;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行為響應分析與認知計算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2 黃曉學;從“惑”到“識”[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雪梅;中學向量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葵;農(nóng)村高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建設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黃岡師范學院;2015年
2 孫華;教師教學恐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紀學煥;初中散文的教學解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4 鄭秋萍;高三物理探究式教學實施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5年
5 潘成都;“先學后教,反饋矯正”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6 章堅紅;中學物理同伴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7 宋彩霞;岳麓版必修(Ⅰ)《復雜多樣當代世界》教學設計探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8 王帥君;《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教學設計[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9 熊春華;苗、漢初中生幾何能力的跨文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10 楊婧;項目教學在生物學重要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25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2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