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研究綜述
本文關鍵詞: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研究綜述
更多相關文章: 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 產生背景 理論成果 趨勢展望
【摘要】:"慕課"高調興起,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席卷了全球十幾個國家,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形成了很大的影響,2012年被稱為"慕課元年",但其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陷。目前很多專家學者對該課程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就這些研究做一總結。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關鍵詞】: 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 產生背景 理論成果 趨勢展望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對慕課的初步理解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譯為“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中文音譯為“慕課”,是2012年的流行詞匯,這一年也被稱為“慕課元年”,2013年被稱為中國的“慕課元年”。其實,MOOCs是從2008年開始興起的一種網(wǎng)絡學習現(xiàn)象。因為它的“大規(guī)!、“開放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辛;;慕課來了[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07期
2 李明華;;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喬布斯之問”的文化戰(zhàn)略解讀——在線課程新潮流的深層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4 約翰·丹尼爾爵士;丁興富;;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發(fā)展前景——對由相關神話、悖論和可能性所引發(fā)困惑的深層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5 Steve Kolowich;汪瓊;;他們?yōu)槭裁撮_設MOOCs[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年11期
6 吳劍平;趙可;;論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的政策選擇[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7 蘇們;羅燕;;技術神話還是教育革命?——MOOCs對高等教育的沖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8 李曼麗;;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學設計原理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9 劉楊;黃振中;張羽;李曼麗;;中國MOOCs學習者參與情況調查報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10 約翰·丹尼爾;王志軍;趙文濤;;讓MOOCs更有意義:在謊言、悖論和可能性的迷宮中沉思[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丹;;國內MOOC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11期
2 謝瑩;解繼麗;;MOOC革命:在線教育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大學的沖擊與影響[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3 林沛;李軍;孫亮;高翔;;MOOCs下一種高校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改進建設方案[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4 趙玉寧;;MOOC對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影響[J];才智;2013年12期
5 賈瑩;王洪斌;;MOOC潮流下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反思與應對[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年01期
6 黃健;;MOOC的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7 張遐;;MOOCs對開放大學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8 祝智庭;閆寒冰;魏非;;觀照MOOCs的開放教育正能量[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9 劉錦宏;朱嘉蕊;余思慧;;可持續(xù)發(fā)展:MOOC的必由之路[J];科技與出版;2014年02期
10 葉文芳;丁一;;MOOC發(fā)展中的版權制度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4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光琪;基于SNS的美術院校學習平臺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美)NMC地平線項目;龔志武;吳迪;陳陽鍵;蘇宏;王寒冰;Johnson, L.;Adams Becker, S.;Cummins, M.;Estrada, V.;Freeman, A.;Ludgate, H.;;2013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上)[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2 宋健峰;白秀廣;;現(xiàn)代高校教學管理機制研究——對學生評教的再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3 桑新民;謝陽斌;;21世紀:學習向何處去——綠色學習研究論綱[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李明華;;開放教育的本性:教育家的解放與學習者的自由[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張雅嫻,蘇竣;技術創(chuàng)新政策工具及其在我國軟件產業(yè)中的應用[J];科研管理;2001年04期
7 徐大可,陳勁;創(chuàng)新政策設計的理念和框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王左利;;MOOC:一場教育的風暴要來了嗎?[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年04期
9 桑新民;;學習主體與學習環(huán)境雙向建構與整體生成——創(chuàng)造全球化時代的學習文化與教育智慧[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23期
10 拉斐爾·萊夫;趙可;王進展;;高等教育即將投身一場偉大的實驗——麻省理工學院新任校長就職演講[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小民;;該把雨下在哪里[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王德華;;對我國傳統(tǒng)高等教育評價的實踐反思[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劉明亮;;試論教育的傾向性消費[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林健;;高等教育應擔負起農村教育的文化使命——來自西部農村的幾則田野調查及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16期
5 王明琦;;俄羅斯教育現(xiàn)狀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03期
6 朱文婧;;教師的自我更新[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年06期
7 邱玲;;淺談新時期如何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年14期
8 薛玉利;;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中[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35期
9 李春燕;;美國磁石學校的發(fā)展及啟示[J];文教資料;2010年23期
10 劉寧;;高等學院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燕慶明;;實施教育創(chuàng)新工程 迎接知識經(jīng)濟時代[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2 陳宏杰;;實施素質教育 促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3 段云華;;政府在義務教育中的公共財政責任——從與高等教育比較的角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羅建波;王玉華;;非洲葡語國家的教育發(fā)展[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四輯——亞非葡語國家發(fā)展研究[C];2006年
5 孫紹榮;朱君萍;;高等教育規(guī)模與人均GNP及產業(yè)結構關系的國際比較分析[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6 周帥;楊宜勇;;中國教育改革三十年[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郭少榕;;近代福建教育發(fā)展歷程探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劉惠林;;黑龍江省教育資源層次配置的分析與對策[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楊東平;;推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A];2006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06年
10 張彬;;浙江教育近代化芻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尹鴻祝、邱紅杰;我國高中與高等教育教師短缺120萬人[N];人民日報;2003年
2 李江濤 于慶浩;亞太國際教育協(xié)會年會開幕[N];人民日報;2009年
3 記者 司文;民辦非學歷高校須嚴格按照備案招生[N];西安日報;2009年
4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周紅霞 輯 曲玲 編譯 高靚;美國頒布新法讓更多人“上得起大學”[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本報特派記者 陳彩虹;“西部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6 齊福臣;做強做大科教事業(yè) 迎接教育發(fā)展的春天[N];唐山勞動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沈俊峰;全國政協(xié)委員武獻華誠實做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8 記者 陸崇林;全力支持欽州發(fā)展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N];欽州日報;2008年
9 記者 王彥;構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諧文化校園[N];黑龍江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張晨 余冠仕 楊晨光;回應群眾關切 凝聚社會共識[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麗;跨國辦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衛(wèi)東;高等教育過程公平的社會學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冉源懋;從隱性生存走向軟性治理[D];西南大學;2013年
4 余遠方;教育多元供給問題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1年
5 劉向榮;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6 王欣雙;中國教育供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7 高志良;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林皎;公共經(jīng)濟視野下當代我國教育財政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9 韓雪峰;教育對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影響的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10 谷宏偉;“教育致貧”及其后果:轉軌時期中國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海靜;中國大學網(wǎng)絡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 趙肖楠;漢代太學教育管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史新華;湖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及收費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史立金;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現(xiàn)代遠程教育發(fā)展若干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張爽;英國《基礎學位計劃》的政策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曹俏俏;3D虛擬世界“第二人生”在高等教育中應用的模式及個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劉綏;當代中國知識失業(yè)的教育學分析[D];燕山大學;2009年
8 張麗;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付耕南;俄羅斯國家統(tǒng)一考試透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曉玲;美國P-16教育改革政策的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89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8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