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新加坡生活德育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9 11:06
本文關鍵詞:中國和新加坡生活德育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德育的目的是服務于生活。每個人創(chuàng)造著、追求著、享受著生活,必須遵守社會的規(guī)則,這就是生活的道德。道德修養(yǎng)是每個人與他人共存的最基本的素養(yǎng),沒有一定的道德素養(yǎng),就沒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一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不是天生的,而是環(huán)境影響教育養(yǎng)成的,做人做事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生活德育是當下德育的發(fā)展趨勢,重視生活德育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多樣化、人性化和情感化。新加坡國民文明素養(yǎng)世界聞名,而這與新加坡成功的公民教育密不可分,雖然新加坡并沒有明確提出“生活德育”一詞,但新加坡公民教育歸其實質是生活德育。中國與新加坡無論在文化根基還是民族心理方面都有許多相通之處,正是這種種相似之處為研究學習新加坡生活德育奠定了可行性。 新加坡1965年獨立時經濟狀況和國民素質并不理想,經濟停滯,失業(yè)率高,環(huán)境污染,種族紛爭,民生問題嚴重。40年里,新加坡從一個資源貧乏、國土狹小的不發(fā)達國家進入了文明公平發(fā)達國際化國家的行列。其中除了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經濟上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和產業(yè)轉型外,國家主導核心價值觀,以法治與道德教育相結合,以儒家倫理傳承與公民社會責任相結合,探索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發(fā)展的東方模式。其中重視生活德育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新加坡把提升公民生活道德列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從孩童開始抓起,從幼兒園到大學不間斷,從家庭規(guī)矩到社會規(guī)則全方位,還把許多道德寫入法律,嚴厲制裁一些影響公德的行為。 我國是最重視道德教育的國家之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個中國人的道德理想。我們有龐大的德育師資隊伍,從小學到大學有系列課程,黨內有專門抓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機構,在短短幾十年里,精神文明也隨著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得到較大提升。但不少國人依然沒有達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出國時一些不文明行為還引起了“友邦驚詫”。這說明以往的德育忽視了生活德育。 以中新兩國生活德育比較為研究對象,第一部分從生活德育的內涵切入,闡述了生活德育的特征,提出了生活德育對增強道德教育有效性、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對提升公民素養(yǎng)和國家形象有重要的價值。 第二部分論證了新加坡生活德育的成效,認為新加坡成為花園式國家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全社會重視生活德育,將生活德育視為道德教育的核心,建立了完善的生活德育評價體系,且有法律制度保障生活德育實施。 第三、四部分在將中新兩國生活德育的目標、內容、方式、途徑等的共性與差異作了詳盡的分析比較后,提出了新加坡生活德育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第一,將生活德育置于國家戰(zhàn)略地位高度,建構完善的內容體系,,從家庭美德、學生禮儀教育抓起,號召全社會多途徑踐履生活德育;第二,進一步弘揚與傳承中華優(yōu)秀道德傳統,大膽吸取和借鑒西方文明精髓,提高國民公德素養(yǎng);第三,學校德育形式要綜合化、網絡化和實踐化,從人文關懷、自我教化、網絡傳播、內隱式教育手段等多方面開展有效的生活德育;第四,以道德教育與法制嚴懲相結合,以期快速提高我國公民尤其青年一代的文明程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關鍵詞】:中國 新加坡 生活德育 比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1 生活德育概述15-21
- 1.1 生活德育的內涵15-17
- 1.1.1 對生活德育之“生活”的界定15
- 1.1.2 生活、道德、德育的關系辨析15-16
- 1.1.3 生活德育定義16-17
- 1.2 我國生活德育的發(fā)展歷程及現實缺憾17-18
- 1.3 生活德育的作用與意義18-21
- 1.3.1 有利于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增強18-19
- 1.3.2 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19
- 1.3.3 有利于公民素養(yǎng)和國家形象的提升19-20
- 1.3.4 有利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20-21
- 2 新加坡生活德育概述21-28
- 2.1 生活德育是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核心21
- 2.2 新加坡重視生活德育的做法21-22
- 2.3 學校嚴格踐履生活德育22-24
- 2.3.1 健全的學校德育課程22-23
- 2.3.2 充分的學校實踐活動23
- 2.3.3 全面的學校生活德育評價體系23-24
- 2.4 全社會重視生活德育24-25
- 2.4.1 新加坡家庭對生活德育的重視24-25
- 2.4.2 社會力量對生活德育的重視25
- 2.5 法律制度保障生活道德25-27
- 2.5.1 獎勵與懲罰相結合25-26
- 2.5.2 法治完備嚴格執(zhí)法26-27
- 2.5.3 司法保障生活德育實施27
- 2.6 新加坡生活德育成效27-28
- 3 中新生活德育多側面比較28-40
- 3.1 中新生活德育目標比較與分析28-31
- 3.1.1 中國生活德育目標28-29
- 3.1.2 新加坡生活德育目標29
- 3.1.3 中新生活德育目標的共性與差異分析29-31
- 3.2 中新生活德育內容比較與分析31-34
- 3.2.1 中國生活德育內容31
- 3.2.2 新加坡生活德育內容31-32
- 3.2.3 中新生活德育內容的共性與差異分析32-34
- 3.3 中新生活德育實施途徑與方法的比較與分析34-40
- 3.3.1 中國生活德育的方法與途徑34-36
- 3.3.2 新加坡生活德育的途徑與方法36-37
- 3.3.3 中新生活德育途徑方法的共性與差異分析37-40
- 4 新加坡生活德育經驗對我國德育教育的啟示40-46
- 4.1 對我國生活德育內容的啟示40-42
- 4.1.1 建構完善的內容體系,從家庭美德教育抓起40-41
- 4.1.2 傳承民族精神,加強學校禮儀教育41-42
- 4.2 對我國生活德育途徑與方式的啟示42-43
- 4.2.1 學校德育形式的綜合化、網絡化和實踐化42
- 4.2.2 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融合42-43
- 4.2.3 運用內隱式教育手段43
- 4.3 對我國生活德育模式的啟示43-46
- 4.3.1 堅持個人自由生活與社會責任相結合43-44
- 4.3.2 堅持現實享受和民族長遠利益相結合44-45
- 4.3.3 重視生命教育,將人文關懷貫穿于生活所有環(huán)節(jié)45
- 4.3.4 加強自我教化,構建國人共同認同的生活價值觀45-46
- 結束語46-48
- 參考文獻48-51
- 在學研究成果51-52
- 致謝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學風;;新加坡的和諧教育政策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劉志山;道德教育向現實生活的回歸與超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趙野田;國外高校德育的特點、發(fā)展趨勢及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1998年02期
4 王學風;新加坡高校德育評介[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5年06期
5 唐漢衛(wèi);;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張美弟;章玲英;;生活德育——走向實踐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03期
7 張忠華;耿云云;;實踐性:生活德育的本質特征與根本途徑[J];教育導刊;2009年08期
8 唐漢衛(wèi);試論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07期
9 喬梁;新加坡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綱要簡介[J];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05期
10 邵廣俠;;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J];理論學刊;2007年03期
本文關鍵詞:中國和新加坡生活德育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2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6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