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慕課教學方法改革的路徑選擇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22:52
教學方法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面對慕課的來臨與推進,高校慕課教學方法改革面臨三個現(xiàn)實"落差",即教師固有的傳統(tǒng)教學觀與慕課需要的現(xiàn)代教學觀要求,面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落差;教師已有的單一知識能力儲備與慕課需要的多樣知識能力要求,面臨"單一"與"多樣"的落差;學�,F(xiàn)有的輕教學激勵機制與慕課需要的重教學激勵機制要求,面臨"輕"與"重"的落差。鑒此,慕課教學方法改革應選擇三條路徑,確保"三個到位",即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確保認識到位;進行教師知識能力培訓,確保能力到位;實施教學激勵政策,確保動力到位。
【文章來源】:中國大學教學. 2018,(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慕課教學方法改革面臨的現(xiàn)實“落差”
1. 從教師固有的傳統(tǒng)教學觀與慕課需要的現(xiàn)代教學觀要求看, 面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落差
2. 從教師已有的單一知識能力儲備與慕課需要的多樣知識能力要求看, 面臨“單一”與“多樣”的落差
3. 從學校現(xiàn)有的輕教學激勵機制與慕課需要的重教學激勵機制要求看, 面臨“輕”與“重”的落差
二、慕課教學方法改革的路徑選擇
1. 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 確保認識到位
2. 進行教師知識能力培訓, 確保能力到位
3. 實施教學激勵政策, 確保動力到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建好用好學好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努力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J]. 吳巖. 中國大學教學. 2018(01)
[2]高校教學與科研結(jié)合的政策困局與破解路徑——基于科教結(jié)合政策文本(1987-2016年)的分析[J]. 李永剛. 教師教育學報. 2017(04)
[3]論MOOC教師角色定位與重塑[J]. 康安峰. 高教探索. 2016(12)
[4]著力推動高校加快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摘要[J]. 張大良. 中國大學教學. 2016(07)
[5]“慕課”八問[J]. 龔暉,儲節(jié)磊. 中國大學教學. 2016(03)
[6]在線教育來潮:教師的困境與出路[J]. 黎靜. 高教探索. 2013(05)
[7]研究型大學中本科教學與科學研究間關系失衡的迷局[J]. 閻光才.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7)
[8]以教學運行機制改革推進教學方法大改革[J]. 王成端. 中國高教研究. 2010(09)
本文編號:3607442
【文章來源】:中國大學教學. 2018,(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慕課教學方法改革面臨的現(xiàn)實“落差”
1. 從教師固有的傳統(tǒng)教學觀與慕課需要的現(xiàn)代教學觀要求看, 面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落差
2. 從教師已有的單一知識能力儲備與慕課需要的多樣知識能力要求看, 面臨“單一”與“多樣”的落差
3. 從學校現(xiàn)有的輕教學激勵機制與慕課需要的重教學激勵機制要求看, 面臨“輕”與“重”的落差
二、慕課教學方法改革的路徑選擇
1. 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 確保認識到位
2. 進行教師知識能力培訓, 確保能力到位
3. 實施教學激勵政策, 確保動力到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建好用好學好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努力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J]. 吳巖. 中國大學教學. 2018(01)
[2]高校教學與科研結(jié)合的政策困局與破解路徑——基于科教結(jié)合政策文本(1987-2016年)的分析[J]. 李永剛. 教師教育學報. 2017(04)
[3]論MOOC教師角色定位與重塑[J]. 康安峰. 高教探索. 2016(12)
[4]著力推動高校加快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摘要[J]. 張大良. 中國大學教學. 2016(07)
[5]“慕課”八問[J]. 龔暉,儲節(jié)磊. 中國大學教學. 2016(03)
[6]在線教育來潮:教師的困境與出路[J]. 黎靜. 高教探索. 2013(05)
[7]研究型大學中本科教學與科學研究間關系失衡的迷局[J]. 閻光才.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7)
[8]以教學運行機制改革推進教學方法大改革[J]. 王成端. 中國高教研究. 2010(09)
本文編號:3607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0744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