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公共空間體系的設計與發(fā)展趨勢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16:00
文章立足于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建設與規(guī)劃,結合國內外校園公共空間的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了突出綠色、健康與環(huán)保、強化安全建設標準以及滿足多樣化學習方式的需求的設計理念,構建了以綠色校園、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科技校園、人文校園、書香校園為核心的智慧校園公共空間體系。文章最后展望了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四大發(fā)展趨勢,即凸顯學校發(fā)展特色、延伸課堂教學空間、科技與人文相融合以及走向綠色化與智能化,期望為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8,2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校園公共空間建設新動態(tài)
二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設計理念
1突出綠色、健康與環(huán)保
2強化安全建設標準
3滿足多樣化學習方式的需求
三智慧校園公共空間體系的設計
1綠色校園
2平安校園
3健康校園
4科技校園
5人文校園
6書香校園
四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發(fā)展趨勢
1凸顯學校發(fā)展特色
2延伸課堂教學空間
3科技與人文相融合
4走向綠色化與智能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智慧校園的四大智慧及其內涵[J]. 陳琳,華璐璐,馮熳,王麗娜. 中國電化教育. 2018(02)
[2]關于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若干思考[J]. 李有增,周全,釗劍. 中國電化教育. 2018(01)
[3]高等學校綠色校園建設的策略研究[J]. 鄔國強,景慧,汪旸.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7(06)
[4]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環(huán)境設計研究[J]. 孫若晨. 建材與裝飾. 2017(20)
[5]面向未來:學校物理空間怎么變?[J]. 羅含情. 中小學管理. 2017(03)
[6]論智慧校園的八大外部關系[J]. 陳琳,李佩佩,華璐璐.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6(05)
[7]智慧校園智慧服務和運維平臺構建研究[J]. 于長虹. 中國電化教育. 2015(08)
[8]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科技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分析[J]. 李有翔.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5(11)
[9]探討我國小學校園建筑開放空間設計[J]. 靳明明,張東輝. 華中建筑. 2014(10)
[10]智慧校園建設總體架構模型及典型應用分析[J]. 王燕. 中國電化教育. 2014(09)
本文編號:3595022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8,2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校園公共空間建設新動態(tài)
二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設計理念
1突出綠色、健康與環(huán)保
2強化安全建設標準
3滿足多樣化學習方式的需求
三智慧校園公共空間體系的設計
1綠色校園
2平安校園
3健康校園
4科技校園
5人文校園
6書香校園
四智慧校園公共空間的發(fā)展趨勢
1凸顯學校發(fā)展特色
2延伸課堂教學空間
3科技與人文相融合
4走向綠色化與智能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智慧校園的四大智慧及其內涵[J]. 陳琳,華璐璐,馮熳,王麗娜. 中國電化教育. 2018(02)
[2]關于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若干思考[J]. 李有增,周全,釗劍. 中國電化教育. 2018(01)
[3]高等學校綠色校園建設的策略研究[J]. 鄔國強,景慧,汪旸.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7(06)
[4]校園公共開放空間環(huán)境設計研究[J]. 孫若晨. 建材與裝飾. 2017(20)
[5]面向未來:學校物理空間怎么變?[J]. 羅含情. 中小學管理. 2017(03)
[6]論智慧校園的八大外部關系[J]. 陳琳,李佩佩,華璐璐.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6(05)
[7]智慧校園智慧服務和運維平臺構建研究[J]. 于長虹. 中國電化教育. 2015(08)
[8]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科技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分析[J]. 李有翔.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5(11)
[9]探討我國小學校園建筑開放空間設計[J]. 靳明明,張東輝. 華中建筑. 2014(10)
[10]智慧校園建設總體架構模型及典型應用分析[J]. 王燕. 中國電化教育. 2014(09)
本文編號:3595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9502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