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邁克爾·斯洛特“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及其德育意蘊

發(fā)布時間:2022-01-10 03:22
  邁克爾·斯洛特是當代西方美德倫理學研究領(lǐng)域的集大成者。斯洛特的"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與其整體的美德倫理學理論體系互為基石。斯洛特強調(diào):主體自身的道德價值與他人的道德價值之間須是平衡性的對稱結(jié)構(gòu),但常識道德、康德義務(wù)論、功利主義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主體自身的道德價值,打破了該結(jié)構(gòu)的平衡性及對稱性。在分析批判常識道德、康德義務(wù)論、功利主義的基礎(chǔ)上,斯洛特提出"美德論的對稱論"以完成對該思想的論證。該思想不僅在倫理學領(lǐng)域,而且在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及實踐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在學校德育范式轉(zhuǎn)型層面具有重要價值,對我國學校德育實效的理解、德育內(nèi)容的選擇、德育評價標準的制定等層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文章來源】:外國教育研究. 2018,45(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的美德倫理學根基
二、“偏斜的仁慈結(jié)構(gòu)”與“自我—他人不對稱性”問題
三、常識道德對主體道德價值的低估
四、康德義務(wù)論對主體道德價值的低估
五、功利主義對主體道德價值的隱性低估
六、“美德論的對稱論”:“自我—他人不對稱”問題的解決之道
七、邁克爾·斯洛特“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與道德教育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一) 如何證明斯洛特“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在道德教育實踐中的有效性?
    (二) 學界對“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在道德教育應(yīng)用中的評價是什么?
八、邁克爾·斯洛特“自我—他人對稱性”思想的德育意蘊
    (一) 對德育實效的內(nèi)涵理解應(yīng)更為深刻具體
    (二) 對德育內(nèi)容的選擇應(yīng)“回到美德本身”
    (三) 對德育評價標準的制定應(yīng)更為實事求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差等之愛”與“博愛”[J]. 董平.  哲學研究. 2015(03)
[2]走向情感主義:邁克爾·斯洛特德性倫理思想述評[J]. 方德志.  道德與文明. 2012(06)
[3]斯洛特“自我—他人不對稱”觀點批判[J]. 趙永剛.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3)
[4]斯洛特的美德倫理學及其心理學預(yù)設(shè)[J]. 李義天.  倫理學研究. 2009(03)
[5]斯洛特的不對稱性思想[J]. 張光華.  倫理學研究. 2008(03)
[6]試論德育之個體享用性功能[J]. 魯潔.  教育研究. 1994(06)



本文編號:35799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799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c71f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