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為“教師中心”的道德教育辯護

發(fā)布時間:2017-09-23 22:11

  本文關鍵詞:為“教師中心”的道德教育辯護


  更多相關文章: 教師中心 道德教育 辯護


【摘要】: 道德教育應當以誰為中心?究竟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兒童為中心?眾所周知,自從教育、道德教育出現以來,眾多教育家和學者們都在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這一問題雖然古老,一直以來對這一問題的專門研究也并不少見,但伴隨著愈來愈多的有關道德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呼聲,“教師中心”的道德教育在中國當代教育中逐漸失落。道德教育以誰為中心的問題是德育理論必須回答的基本命題之一。然而在德育過程中,由于眾多作為施教者的教師未能對此問題有一個清楚和深刻的理解,才導致在實踐中往往偏離了道德教學的本質,出現了德育實效性差等諸多問題。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本質、道德教育中的主體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豐富和發(fā)展道德教學和教育理論。 論文以為“教師中心”的道德教育辯護為緣由和目的,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師中心”與“兒童中心”------一個紛爭無終的話題。此部分主要是盡可能詳盡的,以支持“教師中心”或“兒童中心”道德教育的論據為緯,以時間先后為經,將有關哲學家、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在此問題上的論述做一歷史的梳理。在將“兒童中心”和“教師中心”的道德教育之主要觀點予以呈現之后,又進一步對兩派觀點分歧的本質進行了剖析。第二部分,“教師中心”在中國當代教育中的失落及其反思。此部分,論文首先是對“教師中心”道德教育在與“兒童中心”道德教育的博弈中失落的現狀進行透視,進而對“教師中心”道德教育的失落進行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吸收“兒童中心”道德教育的合理成分。 第三部分,社會轉型期“教師中心”存在的合理性論證。論文首先是對社會轉型期“教師中心”道德教育的概念進行了初步的界定和廓清。本文認為,教師在德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一個社會普遍認可的、健康向上的道德學習空間內,教授學生道德知識,并允許學生相對自由地探索、實踐道德價值,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道德價值學習抱以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接下來,通過對道德和道德教育本質的認識,論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一步論證了社會轉型期“教師中心”道德教育的合理性。 盡管論文可能僅是對探索道德教育應以何為中心的一個粗淺的嘗試,但最終來說,論文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對“教師中心”的道德教育進行形而上的分析和辯護,更是期望通過對這一基本理論問題的深入思考、通過對如何才能有效的道德教學進行合理的闡釋,最終給道德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一些啟發(fā),對當前正在進行的道德教育改革有所助益。
【關鍵詞】:教師中心 道德教育 辯護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451.1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
  • 第一部分“教師中心”與“兒童中心”:一個紛爭無終的話題10-23
  • 一、“教師中心”與“兒童中心”爭論的歷史回顧12-19
  • (一) 爭論的起源12-14
  • (二) 教師成為絕對權威14-15
  • (三) 兒童逐漸走向中心15-18
  • (四) 教師地位的理性回歸18-19
  • 二、兩派觀點分歧的本質19-23
  • (一) 分歧之一------對道德本質的理解不同19-20
  • (二) 分歧之二------對人性本質的理解不同20-21
  • (三) 分歧之三------對教育和道德教育本質的理解不同21-22
  • (四) 分歧之四------對道德教育與時代背景的理解不同22-23
  • 第二部分“教師中心”在中國當代教育中的失落及其反思23-26
  • 一、“教師中心”失落的體現23-25
  • 二、對“教師中心”失落的反思25-26
  • 第三部分 社會轉型期“教師中心”存在的合理性論證26-37
  • 一、社會轉型期對“教師中心”的認識和界定26-30
  • (一) 它是一種理性權威27-28
  • (二) 它是教師德性的體現28
  • (三) 它是教師德育素質的反映28-29
  • (四) 它是教師集體道德力量的影響29-30
  • 二、社會轉型期“教師中心”存在的合理性30-37
  • (一) 理論上的合理性30-36
  • (二) 實踐上的合理性36-37
  • 總結37-38
  • 注釋38-43
  • 參考文獻43-45
  • 科研成果45-46
  • 后記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丙元;;道德教育功利化的價值哲學根源透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何森;;淺談英國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教育觀”[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6年05期

3 夏明群;楊芳;;論實用主義道德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21期

4 戚萬學;;當代西方“反道德教育理論”述評[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02期

5 王建勝,彭松波;基于"道德銀行"的道德教育理論探討[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6 李從浩;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年03期

7 賴麗;;關懷道德教育理論及其對學校道德教育的啟示[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07期

8 邵建芝;;關心理論及其對中學道德教育的啟示[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9 ;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當代德育新理論叢書》[J];中國德育;2006年04期

10 陳越;;涂爾干與里考納道德教育理論之比較[J];教育評論;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明輝;;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教師角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周長庚;;淺談新時期教師責任的核心[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楊婭萍;;有容乃大——試論新時期美術教師前進的方向[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邱穎飛;;演繹預設 生成精彩[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5 宋道紀;;愛心與信任——成功教育的基礎與橋梁[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6 宋道紀;;愛心與信任——成功教育的基礎與橋梁[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7 黃祥平;;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張穎;吳麗慧;留佩寧;趙錢雷;;參與式教學法在兒童保健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戴延鳳;;改革有機化學課程教學采用的新教學法[A];第八屆全國大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喰襠,

本文編號:9077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9077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70c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