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與共生:我國STEM教育研究進展及展望
發(fā)布時間:2023-01-27 19:05
STEM教育引入我國以來,研究者圍繞提出背景、演變歷程、運用領域、存在問題等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但從研究階段、研究內容、研究問題三個維度系統(tǒng)梳理STEM教育研究脈絡時發(fā)現(xiàn)我國STEM教育研究內容匱乏、方法單一、力量薄弱。從研究體系、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及研究隊伍建設上重點突圍將是我國STEM教育研究努力的主要方向。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國內STEM教育研究階段梳理
(一) 研究啟蒙階段 (2008年—2014年)
(二) 研究深化階段 (2015年—2017年)
(三) 研究多樣化階段 (2017年至今)
二、國內STEM教育研究內容聚焦
(一) STEM教育背景研究
(二) STEM教育意義及作用、特點研究
1.STEM教育的意義及作用
2.STEM教育的特點
(三) STEM教育評價方式研究
(四) STEM教育實踐研究
1.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用的宏觀層面研究
2.STEM教育應用模式設計、課程體系構建等研究
(五) STEM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六) STEM教育與創(chuàng)客教育研究
(七) STEM教育本土化研究
三、我國STEM教育研究問題聚焦
(一) 研究內容匱乏
(二) 研究方法單一
(三) 研究力量分散
(四) 研究體系凌亂
四、我國未來STEM教育研究展望
(一) 研究方法多元化
(二) 研究體系系統(tǒng)化
(三) 研究隊伍壯大化
(四) 研究內容本土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TEM教育中如何實現(xiàn)教育公平——《STEM教育需要所有兒童:公平問題的批判性審視》報告啟示[J]. 趙慧臣,馬悅,馬佳雯,姜晨.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8(05)
[2]試析如何將STEM教育應用在幼兒園的教學上[J]. 金蓓蕾.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09)
[3]論STEM教育與創(chuàng)客教育的關系[J]. 周利平,譚明杰. 廣東開放大學學報. 2018(04)
[4]基于STEM的小學科學課堂結構初探[J]. 俞積斌. 考試周刊. 2018(75)
[5]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探究[J]. 吳錦蘭. 考試周刊. 2018(72)
[6]STEM教育評價的內容與策略[J]. 柏毅,龐謙竺,信疏桐. 中國民族教育. 2018(Z1)
[7]STEM教育的國內外研究與實踐[J]. 于曉雅. 中國民族教育. 2018(Z1)
[8]基于內容分析法的STEM教育研究綜述[J]. 王晨菡,譚積斌,曾卉玢. 浙江教育科學. 2018(03)
[9]基于內容分析法的STEM教育研究綜述[J]. 王晨菡,譚積斌,曾卉玢. 浙江教育科學. 2018 (03)
[10]近十年我國STEM教育研究之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 劉贛洪,魏倩倩.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03)
碩士論文
[1]美國K-12階段“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STEM)教育研究[D]. 馬紅芹.南京師范大學 2015
[2]STEM教育研究[D]. 范燕瑞.華東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732421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國內STEM教育研究階段梳理
(一) 研究啟蒙階段 (2008年—2014年)
(二) 研究深化階段 (2015年—2017年)
(三) 研究多樣化階段 (2017年至今)
二、國內STEM教育研究內容聚焦
(一) STEM教育背景研究
(二) STEM教育意義及作用、特點研究
1.STEM教育的意義及作用
2.STEM教育的特點
(三) STEM教育評價方式研究
(四) STEM教育實踐研究
1.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用的宏觀層面研究
2.STEM教育應用模式設計、課程體系構建等研究
(五) STEM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六) STEM教育與創(chuàng)客教育研究
(七) STEM教育本土化研究
三、我國STEM教育研究問題聚焦
(一) 研究內容匱乏
(二) 研究方法單一
(三) 研究力量分散
(四) 研究體系凌亂
四、我國未來STEM教育研究展望
(一) 研究方法多元化
(二) 研究體系系統(tǒng)化
(三) 研究隊伍壯大化
(四) 研究內容本土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TEM教育中如何實現(xiàn)教育公平——《STEM教育需要所有兒童:公平問題的批判性審視》報告啟示[J]. 趙慧臣,馬悅,馬佳雯,姜晨.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8(05)
[2]試析如何將STEM教育應用在幼兒園的教學上[J]. 金蓓蕾.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09)
[3]論STEM教育與創(chuàng)客教育的關系[J]. 周利平,譚明杰. 廣東開放大學學報. 2018(04)
[4]基于STEM的小學科學課堂結構初探[J]. 俞積斌. 考試周刊. 2018(75)
[5]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探究[J]. 吳錦蘭. 考試周刊. 2018(72)
[6]STEM教育評價的內容與策略[J]. 柏毅,龐謙竺,信疏桐. 中國民族教育. 2018(Z1)
[7]STEM教育的國內外研究與實踐[J]. 于曉雅. 中國民族教育. 2018(Z1)
[8]基于內容分析法的STEM教育研究綜述[J]. 王晨菡,譚積斌,曾卉玢. 浙江教育科學. 2018(03)
[9]基于內容分析法的STEM教育研究綜述[J]. 王晨菡,譚積斌,曾卉玢. 浙江教育科學. 2018 (03)
[10]近十年我國STEM教育研究之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 劉贛洪,魏倩倩.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03)
碩士論文
[1]美國K-12階段“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STEM)教育研究[D]. 馬紅芹.南京師范大學 2015
[2]STEM教育研究[D]. 范燕瑞.華東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732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73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