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品德在交往活動中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0:09
本文關鍵詞:論品德在交往活動中的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經(jīng)濟和科技的繁榮與發(fā)展,使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在享受日益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不得不承受由此帶來的道德上的困惑與尷尬。品德,作為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內(nèi)化,是一種道德的個體存在,是真、善、美的品格在個人身上的集中體現(xiàn)。交往活動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主體處理自身與他人、社會之間的各種往來、接觸、聯(lián)系的行為活動的總稱。品德廣泛滲透于交往活動的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在交往活動中的行為取向與價值標準。因而,人的交往活動是否合乎社會道德要求以及個人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基于對上述問題的考慮,在文章中將對品德在交往活動中的作用做集中論述。 本文在闡述交往活動品德內(nèi)涵的基礎上,從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方面橫向考察了品德對交往活動的作用;縱向探討了品德在不同社會歷史時期的交往活動中所存在的作用,并在分析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品德現(xiàn)狀的基礎上,在社會與個人兩個方面積極尋求對策。
【關鍵詞】:品德 交往活動 交往合理化 人際和諧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4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10
- 第一章 交往活動的品德內(nèi)涵10-20
- 1.1 品德因素是交往主體的基本因素10-16
- 1.2 交往活動有品德因素的滲透16-20
- 第二章 品德對交往活動作用的性質(zhì)及其表現(xiàn)20-38
- 2.1 品德在交往活動中作用的性質(zhì)20-24
- 2.2 品德在交往活動中作用的歷史之維24-32
- 2.3 品德在交往活動中作用的現(xiàn)實之維32-38
- 第三章 交往主體優(yōu)良品德的塑造38-49
- 3.1 交往主體的品德現(xiàn)狀38-39
- 3.2 塑造優(yōu)良品德的重要性及途徑39-49
- 結(jié)語49-50
- 參考文獻50-53
- 附錄53-54
- 后記54-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德宏;道德作用“軟弱”的原因與克服途徑[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陶照智;江傳月;;論主體性道德教育的依據(jù)和意義[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劉驚鐸;論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zhì)觀和人的品德觀[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曹典順;侯依成;;哈貝馬斯的反主體性哲學范式何以可能[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汪向東;論道德主體及主體性[J];陜西省行政學院.陜西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蔣旭明;馬玉女;;人的主體性在道德內(nèi)化中的作用[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韓慶祥,張健;馬克思的主體性理論及其當代意義[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劉志生;社會發(fā)展與交往的理性審視[J];學海;2000年03期
9 王海明;;品德類型論[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龍柏林;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生成機制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本文關鍵詞:論品德在交往活動中的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0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705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