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生態(tài)模型的建構方法研究
[Abstract]:It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 expound that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cological theoretical mode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hilosophy, 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can adapt to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be able to develop itsel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s self-grow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ep leve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作者單位】: 大連醫(yī)科大學社會科學與管理科學學院
【基金】:遼寧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世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遼教函[2006]8號)課題成果之一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余勝泉;陳莉;;構建和諧“信息生態(tài)” 突圍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5期
2 張建偉;教育信息化的系統(tǒng)框架[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伍海燕;王佑鎂;;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進程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J];教育評論;2007年02期
4 王艷萍;;淺談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革;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 培養(yǎng)良好信息素養(yǎng)[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王唯版;中小學學校教育信息化指標構建的視角[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11期
3 余勝泉;陳莉;;構建和諧“信息生態(tài)” 突圍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5期
4 楊孝堂;;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學習評價系統(tǒng)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10期
5 余武;加入WTO與我國教育技術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熊才平;IT支持下的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7 李赫,陳曉慧;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操作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李龍;信息化教育: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新階段(下)——四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房雨林;;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的有效性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10 裴玉,馮展極;NEOLOGISM體現(xiàn)的語言與社會的共變關系[J];大慶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曉蘭;陳曉慧;張杰;馬萌;;教育信息化下教師角色的定位[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王曉丹;樊磊;;從教育信息化看教育知識管理[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高愛國;醫(yī)學教育信息化的理論研究與探討[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熊才平;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理論與實施框架[D];華中科技大學;2001年
3 郭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討[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曉慧;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審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胡凡剛;教育虛擬社區(qū)交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一春;高校教師ET能力發(fā)展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質研究:教育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羅江華;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秀梅;高校網(wǎng)絡遠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汪靠斌;教育技術整合多元智力式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3 喻東麗;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長玖;網(wǎng)絡(Internet/Intranet)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研究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陳忠輝;數(shù)字化學習和歷史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景耀;基于機械基礎素材庫的網(wǎng)絡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tǒng)[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3年
7 陶舟;農(nóng)業(y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廣與實施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8 何瓊;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光余;論我國農(nóng)村教育信息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10 周卓然;校長對學校信息化建設影響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黎加厚;創(chuàng)造學生和教師的精神生命活動的信息化環(huán)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環(huán)境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張建偉;教育信息化的系統(tǒng)框架[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李藝,殷雅竹;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文化內(nèi)化問題[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4 張建偉;當代教育技術學研究領域的基本架構[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劉儒德;論有關計算機輔助教學效果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8年01期
6 余勝泉,馬寧;區(qū)域性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推進[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11期
7 趙國棟;關于中國、美國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比較研究:ACCS研究項目介紹[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孝鳳;;教育信息化是系統(tǒng)工程[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李國峰;;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的現(xiàn)代化[J];改革先聲;2001年06期
3 ;教育信息化提升:實現(xiàn)“智慧化”[J];寧波經(jīng)濟(財經(jīng)視點);2011年06期
4 劉曦葳;;中國教育信息化與創(chuàng)新教育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5 趙明霞;姚高峰;杜曉靜;;云計算時代下的教育信息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24期
6 葛玉;楊云飛;張滿;;教育信息化建設問題的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7 彭敦運;;教育信息化新的生長點[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17期
8 阮瀅;;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動·突破藩籬[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9期
9 鄧錦;;關于推進四川藏區(qū)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10 胡世明;張偉;;教育信息化助推學?缭绞桨l(fā)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俊茹;;教育信息化與教育過程新特點的形成[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張俊茹;;教育信息化與教育過程新特點的形成[A];北京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孫培國;吳昭利;;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二輯)[C];2006年
4 胡凡剛;;教育信息化呼喚人文關懷[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訓,促進農(nóng)村教育信息化[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張仲祥;劉宏;;新時期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A];廣西計算機學會25周年紀念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梁劍光;;農(nóng)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8 段寶霞;;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投資問題探討[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徐福蔭;;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鄧長朋;;區(qū)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作者 前線哨兵;實踐教育信息化左走?右走?[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2 浙江師范大學 王利興;教育信息化再認識[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王璽;教育信息化,,能否跨越“資金鴻溝”?[N];平?jīng)鋈請?2005年
4 趙曉貞;方正君逸助力教育信息化[N];中國信息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教育信息化理論與方法》受關注[N];山西日報;2009年
6 實習記者 鄭瑩瑩 本報記者 周波;錦江區(qū)初步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N];成都日報;2009年
7 棗莊張偉;龍芯與教育信息化[N];計算機世界;2005年
8 孫冬懷 記者 丁雷;西崗區(qū)教育信息化“領跑”全國[N];大連日報;2009年
9 記者 孫玲;教育信息化 點燃“涅i謾敝餥N];上?萍紙;2009年
10 記者 鐘偉;為加快教育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撐[N];中國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婧;功能層面的教育信息化評價標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曉慧;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審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謝忠新;學校信息化應用評估模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靜芬;語文網(wǎng)絡教研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郝兆杰;以人為本的教育技術價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7 羅江華;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熊才平;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理論與實施框架[D];華中科技大學;2001年
9 荊永君;教育資源分布式配送與調(diào)度算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吳永和;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官偉強;珠海市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立;教育領域數(shù)據(jù)存儲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任建;知識管理在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林靜;河北省農(nóng)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隊伍建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巍;軍隊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余寺涌;中國法學教育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趙欣;師生協(xié)作型虛擬學習社區(qū)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安勝;互聯(lián)網(wǎng)與欠發(fā)達地區(q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9 危義斌;基礎教育信息化區(qū)域性整體推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吳振華;美國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成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08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30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