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團體心理行為訓練對解決大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9-05 13:54
【摘要】:大學新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入學后,常出現(xiàn)適應不良的現(xiàn)象。團體心理行為訓練是培養(yǎng)大學新生心理素質(zhì)的一個新途徑和新模式。實證研究表明,對新生開展團體心理行為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團隊凝聚力,滿足大學生的歸屬感,還可以創(chuàng)設積極情景,學習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能,提升教育效果,有效地解決大學新生適應不良的問題,是一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育活動。
[Abstract]:College freshmen are a special group and often have maladjustment after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Group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is a new way and a new model to cultivat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group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for freshmen can not only improve team cohesion and satisfy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create new ideas. It is a vigorous and energetic educational activity to set up positive situations, to learn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and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maladjustment of freshmen.
【作者單位】: 大連工業(yè)大學;
【基金】:2007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資助課題“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課題編號:L07BDJ021)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G448;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楊國愉;馮正直;劉云波;汪濤;汪鳳;戴琴;廖雅琴;張艷;張均;易紅;余紅艷;宋彬彬;;團體心理訓練對軍醫(yī)大學護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8期

2 陳劍偉;李兆申;黃文;許濤;朱茜;彭國林;;心理素質(zhì)訓練對新兵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3 王敏,曲愛群;大學新生適應障礙及教育對策[J];萊陽農(nó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沈士梅;;團體心理訓練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5 李新明;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幾個心理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霞;;淺談職業(yè)技術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北京教育(成功就業(yè)版);2007年08期

2 曾琴;;對大學新生人際適應問題的思考[J];滄桑;2009年06期

3 曹華清;大學生適應不良的心理原因透視及對策分析[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4 李若衡;楊靜;;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投射測驗與內(nèi)容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金蘭;;當代學生情商的分析及培養(yǎng)[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6 康小華;淺談大學生不良品行的預測方法及轉(zhuǎn)化方式[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7 蘇榕娜;;大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及其教育對策[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王紅梅;;大學生人際信任危機及緩解對策[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0年07期

9 徐劍;;學生學校適應的研究綜述[J];法制與社會;2008年05期

10 林海;劉莉湘君;;論團體心理咨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yōu)勢[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希慶;;大學生心理咨詢問題的類型、成因與對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浩;心理行為訓練對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承受力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群;軍隊院校地方計劃生與地方院校學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戴岳;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調(diào)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曉;大學生的和諧發(fā)展與和諧教育觀的構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娣;新時期研究生心理素質(zhì)的特點與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6 趙雪;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社會支持及其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宋彬彬;軍校大學生身體自我特點及相關因素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趙新國;情緒干預理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劉巖;高職新生人格類型與學校適應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貞娥;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正直,楊國愉,汪濤,田恒軒,溫興福;軍醫(yī)大學七年制學員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23期

2 傅小惠;體操教學中學生情緒和意志的心理訓練[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陳健芷,張守臣;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訓練設計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11期

4 朱鴻武,王擇青,李玉瑋,楊洪訓,吳剛;心理行為訓練對潛艇艇員應激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年07期

5 王擇青 ,武國城,解亞寧,楊洪訓,王利玲,李玉瑋,劉芳,劉志宏;心理行為訓練對新兵體能測驗成績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年07期

6 馮正直,楊國愉,張大均;軍人心理素質(zhì)訓練的現(xiàn)狀與思考[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7 楊國愉;馮正直;王平;劉云波;王江瀾;羅旭東;;不同心理素質(zhì)訓練方式對軍人心理健康與個性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8 張麗萱 ,艾旭 ,陳春杰 ,陳素萍;團隊心理訓練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人民軍醫(yī);2005年05期

9 孫時進,范新河,劉偉;團體心理咨詢對提高大學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1期

10 黃辛隱,張秀敏;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及團體心理訓練設計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榮峰;;農(nóng)村大學新生適應問題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2 趙富才;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9年04期

3 蘇斌原;黃媛;;淺析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問題[J];科技資訊;2008年19期

4 哈克木·阿里甫汗;;論疏通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J];才智;2010年35期

5 王小清;;大學新生的心理自我調(diào)適[J];大眾心理學;2005年09期

6 劉鳳娥;房超;趙會春;;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特點及教育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4期

7 趙莉莉;肖麗娟;;大學新生適應研究綜述[J];林區(qū)教學;2011年08期

8 夏紀林;大學新生適應問題及心理調(diào)適[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曾琴;;對大學新生人際適應問題的思考[J];滄桑;2009年06期

10 劉黎明;;芻議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J];社會工作(學術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靖;;大學新生適應問題的產(chǎn)生原因及其對策[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姚彩琴;;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4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chǎn)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魏軍妹;王秀娜;;多維IRT模型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數(shù)據(jù)中的探索性應用[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jīng)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9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10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diào)查結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楊海明;“請客風”侵襲大學新生[N];寧夏日報;2004年

2 漢云;首份“90后”大學新生調(diào)研報告 新鮮“出爐”[N];大連日報;2009年

3 邱浩 周龍;桂林貧困大學新生獲資助[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4 楊楠;大學新生消費令人憂[N];市場報;2003年

5 朱莎莎;大學新生心有“千千結”[N];浙江日報;2004年

6 記者 周元 實習生 丁雯婕;大學新生最高可貸6000元[N];海南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蔡威;300余萬元 助貧困大學新生夢圓“象牙塔”[N];樂山日報;2009年

8 記者 金璐;我市6所高校共錄取24342名大學新生[N];金華日報;2009年

9 王國紅;河南省內(nèi)黃縣“慈善助學工程”救助貧困大學新生[N];中國社會報;2010年

10 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黃宣 實習生 陳瑜 朱蕓霞;卓爾10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N];湖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課程改革中的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董美英;教育機會均等視閾下重點高校大學生來源的歷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馬旭;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城市適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利萍;教育與勞動力流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阮光雄;土工結構有限單元法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7 翁定軍;沖突的策略[D];上海大學;2005年

8 譚亞莉;企業(yè)新進員工工作適應的發(fā)展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周婧;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朱國輝;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張春江;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diào)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尤小紅;理工科大學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教育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曉莉;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新生詞匯學習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8 司秀玲;大學新生的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周文忠;大學新生課余時間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君;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社會支持及其關系的調(diào)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

本文編號:22244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2244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74e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