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迪厄的實踐理論看新課程改革的實踐
[Abstract]:As a new starting poi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movement,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practi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achieved some gratifying result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different, left and right, not connected inside and outside.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better, we draw lessons from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start with the concepts of "habituation" and "field", try to analyze the realistic problems, and provide a new feasib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M.佩榮 ,江小平;法美社會學比較分析[J];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02期
2 胡義成;;堅持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實踐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3 秦和鳴;普及教育的實踐理論[J];河北學刊;1985年03期
4 張浩,姜正冬;勞動服務也是實踐的一種基本形式[J];中州學刊;1986年06期
5 黃盛華;重建認識理論結構的初步設想[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04期
6 江小平;;皮埃爾·布迪厄:《社會學問題》[J];讀書;1987年08期
7 穆爾;施斌;;教育理論的性質[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8年01期
8 黃盛華;實踐性認識的程序:超前·反饋·評價[J];懷化學院學報;1990年05期
9 尚杰;舍阿格的交往實踐理論[J];國外社會科學;1990年07期
10 杜國輝;;現代實踐的主體性特征初探[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萬里;;在延安精神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理論研討會閉幕會上的講話[A];延安精神與中國現代化——延安精神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張應強;;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向及意義(提要)[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鄭萍;;旅游場域中的傳統與現代性——對云南省景洪市曼春滿村寨旅游的人類學分析[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楊慧;;從文化實踐解讀文化生態(tài)村建設[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郭建如;馬林霞;;西方社會學的制度及教育制度的研究初探——制度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的演變[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北京大學論文集[C];2004年
6 鄭旭東;;教學設計的研究范式與理論歸屬[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雋鴻飛;;實踐:馬克思歷史哲學的根基[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森林;;實踐:從主體性到社會性[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蘇海潮;;圖書館的社會資本隨筆[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章兼源;;應用型本科電氣自動化類專業(yè)業(yè)務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A];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勇強;導游培訓重在實地[N];中國旅游報;2000年
2 ;社會學在西方[N];光明日報;2001年
3 陳馨;走進“大眾文化”[N];湖北日報;2001年
4 奐平清;社會資本的理論和實踐意義[N];社會科學報;2001年
5 于閩梅;文學場:一個顛倒的經濟世界[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朱國華;布迪厄:一個清醒的文化角斗士[N];社會科學報;2002年
7 ;理性與激情[N];社會科學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郭曉紅;為何與何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9 陳平原;文學史家的報刊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2年
10 ;電影理論的新突破[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維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學校場域[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鞠玉翠;教師個人實踐理論的敘事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郭建斌;電視下鄉(xiāng):社會轉型期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社區(qū)——獨龍江個案的民族志闡釋[D];復旦大學;2003年
4 謝朝群;禮貌的實踐轉向[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陳鋒;文化資本導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田恩舜;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楊立峰;匠作·匠場·手風[D];同濟大學;2006年
8 董晉騫;對馬克思實踐思想的再理解[D];吉林大學;2006年
9 閆引堂;國家與教師身份[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閆旭蕾;教育中的“肉”與“靈”[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英;城市弱勢群體家庭教育資源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閻亞軍;生活知識觀及其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閆引堂;西方社會化研究的新拓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焦小峰;吉魯的抵制理論及其批判[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蘭文華;依法執(zhí)政論綱[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蘭世輝;文江寺廟重建[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歐陽智彪;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實踐理論和動作設計[D];湘潭大學;2002年
8 高玲玲;社會資本對企業(yè)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影響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9 董步學;專業(yè)自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之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魏婷;以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715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17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