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用學角度分析教師語言藝術(shù)
本文選題:教師課堂話語 + 言語行為理論; 參考:《文學教育(中)》2010年12期
【摘要】:教師課堂話語是教師組織課堂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本文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礎對教師課堂話語的功能進行分析,以求了解教師課堂話語的真實情況,進而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為外語課堂教學活動和外語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Abstract]:Teacher classroom discourse is the language used by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clas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teacher's classroom discour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al situation of teacher's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then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
【分類號】:H03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伶羚;;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年12期
2 司源;;試論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教學法的應用[J];銅陵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蔡青;;信息技術(shù)與英語教學整合過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及問題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年03期
4 呂德文;馬瑞雪;;英語專業(yè)學生元認知策略發(fā)展研究[J];外語界;2007年02期
5 唐藝菲;;英語語言學課程的互動式多媒體教學[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雪梅;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學術(shù)能力的認知情感闡釋與多維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何琳;從初級教材看對外漢語教學理念的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陽文潔;高中英語報刊輔助閱讀教學新模式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岳宏艷;大學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調(diào)查與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4 郭建業(yè);外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與個體差異的相關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楊紅燕;計算機輔助聽說教學促進大學英語學習動機的有效性調(diào)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張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機病癥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娜佳;;跨文化言語交際的哲學基礎——言語行為理論[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張杰;;言語行為理論及其哲學意義[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3 馬靜;;電視廣告中言語行為理論的遵循與違背[J];衡水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高歌;;言語行為理論的哲學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何海英;;簡析一種言語行為:“飯吃了嗎?”[J];文教資料;2011年17期
6 茹英;;中美文化背景下的拒絕言語行為——跨文化語用學視角下的言語行為[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8期
7 金榮;;言語行為理論下的語篇銜接與連貫[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8 陳海慶;李慧禎;;言語行為視閾下醫(yī)患會話權(quán)勢不對等關系探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張娜娜;;校園告示語的語用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1年46期
10 戴學媛;胡德明;;勸說言語語用學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淑芳;;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述評[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胡開寶;張柏然;;論語用學原理在雙語詞典編纂中的應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陳君均;;轉(zhuǎn)喻與話語分析的語用機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秋端;;間接言語行為與禮貌性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何成洲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表演性”越界:語言、性別與文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劉鳳俠;交際法教學特征探析[N];吉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趙明煒;會話的交互言語行為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陳海慶;語篇連貫:言語行為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賀春英;功能視野中的言語行為理論研究:回眸與反思[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柳海濤;社會的語言結(jié)構(gòu)[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吳劍鋒;言語行為與現(xiàn)代漢語句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陳佳璇;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詢問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志棟;語用要點識別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9 李秀明;漢語元話語標記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吳炳章;交際博弈論[D];河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芳;對漢語心理咨詢節(jié)目中“建議”言語行為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趙倩;請求言語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崔文明;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分析請求施惠行為[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魏忠蘭;漢語暗示言語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5 陳曉晶;漢語競聘演講中承諾言語行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梁蕾;漢語評價言語行為及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7 劉波;幽默話語的語用研究:幽默言語行為與語用策略[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8 宋玉閣;漢語“討價還價”言語行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麗媛;漢語“感謝”言語行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樂然;影視語言的言外之力[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本文編號:20711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07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