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化社會背景下的瑞典教育改革——以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為藍本
本文選題:瑞典 + 學習化社會��; 參考:《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摘要】:二戰(zhàn)后,瑞典為推進學習化社會的建設(shè),政府以終身教育為指導思想大力改革傳統(tǒng)教育體制,尤其重視學前教育的基礎(chǔ)性和高等教育的引導作用。在學前教育的改革方面,瑞典政府明晰學前教育目標,強調(diào)兒童的全面發(fā)展,革新學前教育內(nèi)容和方式。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方面,瑞典政府擴大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為終身教育實施提供條件,加強對高等教育的調(diào)控,為終身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the government took lifelong educ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ound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Swedish government clarifies the goal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innovat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wedish government expands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strengthens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vides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lifelong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構(gòu)建學習型社會研究”(項目編號:03JZD0032)
【分類號】:G553.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新;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張尚兵,張尚武;個性化教育特征與實施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馬叔平;致力于建設(shè) 學習化社會──北京成人教育回顧與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5 紀軍;試論大學在成人教育發(fā)展中的角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6 許建中;教會學生評改作文問對——語文自主學習策略指導舉隅[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7 魯雷;論高等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8 潘涌;論全球化與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9 黃偉,謝利民;教學機智:跳蕩在教學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10 范海榮;學習型社會與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紅亞;;試論學習型社會大學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2 儀淑麗;;網(wǎng)絡(luò)教育時代的教師角色重構(gòu)[A];“職業(yè)教育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建設(shè)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黃忠敬;知識·權(quán)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制度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德靜;基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8 王延文;教師專業(yè)化的系統(tǒng)分析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9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謝登斌;當代美國課程話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超良;類精神:當代教育的應(yīng)然追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余云華;“中學科技活動課”教學模式及其評價體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熊穎;初中物理“情—境”教學的研究及實踐[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林貴福;構(gòu)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理論和實踐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金斌華;創(chuàng)新教育與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沈書生;信息技術(shù)與中小學教育改革[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許凱;論后現(xiàn)代課程觀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劉偉;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麗華;利用情感教學優(yōu)化中學課堂教學管理[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傅紅;新世紀高校素質(zhì)教育以德為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桂云;淺談適應(yīng)學習化社會的課堂教學策略[J];河北教育;2004年11期
2 胥興春;;論學習化社會視野中的學習觀變化[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03期
3 高書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與學習化社會[J];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03期
4 張建平;;為了“學生”的名義——學習化社會中的“學生”新概念[J];文教資料;2009年29期
5 于云秀;學習化社會與電大的發(fā)展[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8年04期
6 熊華浩;學習化社會與中國遠程教育[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9年03期
7 ;學習化社會的六大要義[J];早期教育;2002年11期
8 張曉峰,范國睿;試論學習型城市的構(gòu)建[J];成人教育;2002年Z1期
9 高志敏;紀軍;陸素菊;;中國學習化社會研究的現(xiàn)狀綜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10期
10 冀鼎全,張亞斌;學習化社會與遠距離教育[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8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瑞典前教育和科學部長 PerUnckel;瑞典教育多元化的啟示[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2 劉倩 記者 于蕾;瑞典希望之星無償捐助我市朝鮮族小學建設(shè)[N];遼源日報;2007年
3 任雪飛;瑞典——教育搭乘IT快車[N];國際商報;2001年
4 孫玲;教育——瑞典大選的熱點話題[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海龍;瑞典加速校園網(wǎng)絡(luò)化建設(sh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6 王曉輝;入世:我們?nèi)绾蚊鎸W習化社會[N];中國教育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宋曉夢;學習化社會青睞遠程教育[N];光明日報;2002年
8 ;學習化社會 期待中努力[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9 肖 菁;終身教育:學習化社會的必由之路[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夏欣;基礎(chǔ)教育如何備戰(zhàn)學習化社會[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恩倫;論學習權(quán)[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曉麗;論學習化社會的教育機會均等[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冷劍麗;瑞典中學性教育的實踐及啟示[D];西南大學;2006年
3 李運昌;我國現(xiàn)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狀況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林鈞;教育的烏托邦[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靳琰;中國與瑞典、美國學校性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霞;愛倫·凱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呂欣欣;論當代中國青少年性教育[D];海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蔡旭群;創(chuàng)新教育探微[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楊;美國網(wǎng)絡(luò)教育研究及啟示[D];河北大學;2000年
10 金琴;提高網(wǎng)絡(luò)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42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94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