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新型師生關系的真諦
本文選題:傳統(tǒng)師生關系 + 新型師生關系 ; 參考:《教學與管理》2008年06期
【摘要】:正一、傳統(tǒng)師生關系解構(gòu)1.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理論與實踐形態(tài)(1)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理論走向在教學理論層面上,19世紀初,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派主張以"教師為中心",向?qū)W生傳授知識。在師生關系中重視教師的絕對權(quán)威,強調(diào)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支配作用,學生淪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家,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師生觀。
[Abstract]:First,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deconstructed 1. The theoretical trend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school of education, represented by Herbart, advocated "teachers as the center"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bsolute authority of teachers, emphasize that teacher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become a container of passive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Dewey is a progressive educator represented by Dewe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entered on children.
【作者單位】:
【分類號】:G45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洪月;;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S1期
2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阮李全;;論法學實務課堂對行政法教學的影響——“雙師互動式教學法”的實踐與延伸[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4 盧幫明;《汽輪機設備與系統(tǒng)》教改的探討[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5 張立新;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趙含韞;社會互動視野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李海艷;;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10 周艷;李新;;教學病理學視角下對“對話教學”實踐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紹明;;教育學的話語分析轉(zhuǎn)向[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龍佳解;蔣曉東;歐庭高;;論杜威的科學劃界觀[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單中惠;;趙祥麟與外國教育史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王明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界對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郭紅;;沈百英與設計教學法中國化的探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褚洪啟;;杜威的教育目的淺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方曉東;;試論杜威的兒童發(fā)展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森;;西方關于人的學說與教學動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覃壯才;;文藝復興時期教育思想演變模式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穎;網(wǎng)絡英語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教師作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傳友;北京奧運會社會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中黎;中國百年日札寫作教育與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段鵬;開放的藝術(shù)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二玲;圖畫故事書翻譯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玲麗;上海體育學院專項俱樂部開展現(xiàn)狀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宋志杰;上海市小學3-5年級體育教育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王滿玉;沈陽市沈河區(qū)初中生命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和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海濤;淺談影視資源與文綜合科目的課程整合[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丹璐;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及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鐘啟泉;;社會建構(gòu)主義: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2 和學新;教學活動的主體性詮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鳳飛;由傳統(tǒng)師生關系到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轉(zhuǎn)型——高校新型師生關系初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于淑娟;張培強;;淺議變傳統(tǒng)師生關系為新型師生關系[J];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3 趙娟;談素質(zhì)教育下的新型師生關系[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張媛媛;;論師生關系[J];考試周刊;2007年38期
5 雷維運;;從倫理角度看文化反哺對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解構(gòu)與重構(gòu)[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6期
6 甘波;;試論新型師生關系的現(xiàn)代建構(gòu)[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7 姚灶華;;解讀學生 走進心靈——構(gòu)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年10期
8 蔡忠仁;;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初探[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王顛來;;和諧師生關系對思想品德課堂的促進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10 羅新莉;;新課改形勢下歷史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嘗試[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任建蘭;;構(gòu)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體系[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楊光;;致詞——在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3次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研究集萃——紀念新中國建國60周年(2009)[C];2009年
3 ;“八五”期間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總結(jié)[A];深化企業(yè)改革和治理通貨膨脹研究[C];1995年
4 康渝生;;新時期黨建學說的理論與實踐——學習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A];時代·創(chuàng)新·先鋒隊——黑龍江省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1年
5 胡增祥;;我國適用國際海事條約的理論與實踐[A];中國航海學會2002年度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痆C];2002年
6 吳新葉;金家厚;;社區(qū)治理:對“社區(qū)失靈”的理論與實踐的思考[A];組織與體制: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理論研討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2年
7 譚炳炎;;二十世紀中國鐵路沿線泥石流防治理論與實踐[A];中國鐵道工程地質(zhì)世紀成就論文集[C];2005年
8 王家喜;;科學發(fā)展觀與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初探[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9 金福興;;慢性軟組織損傷環(huán)鏈理論與實踐[A];中國針灸學會微創(chuàng)針刀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微創(chuàng)針刀學術(shù)研討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09年
10 衛(wèi)興華;;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八次會議開幕詞[A];當今中國經(jīng)濟學八大理論熱點[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津市東麗區(qū)正心小學 路學正;美術(shù)新課程標準下的師生關系[N];美術(shù)報;2006年
2 武進;村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N];光明日報;2001年
3 記者 肖秀玲;中國檢驗檢疫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荊州召開[N];中國國門時報(中國出入境檢驗疫報);2000年
4 平學;理論與實踐的溝通[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廣安市政協(xié)副主席 何群;加強政協(xié)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的思考[N];四川政協(xié)報;2004年
6 高鵬;《公司理財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7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蘇大附中校長 高萬祥;構(gòu)建民主的師生關系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劉言;探討國家信息化理論與實踐[N];科技日報;2007年
9 王明毅;首屆國家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研究高層論壇將舉行[N];中國石油報;2007年
10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趙曼;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又一力作[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琰珠;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邵曉楓;百年來中國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鄭繼江;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情結(jié)探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慶文;“三從一大”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5 胡新智;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郭永玉;超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0年
7 趙希宏;黨內(nèi)民主建設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8 朱旭東;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前期歐美國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歷史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1995年
9 林莉;中國高校貸款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張曉第;環(huán)境效率經(jīng)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周愛;初中科學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高秀君;退耕還林(草)的理論與實踐[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3 楊紅玲;鄧穎超婦女解放思想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4 石麗;地域文化在城市廣場設計中的尋求與表達[D];長安大學;2008年
5 崔學榮;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6 金偉民;美術(shù)與科學綜合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郭蔚云;高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崔垎蕾;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曹大贊;對話理論與語文閱讀教學[D];蘇州大學;2007年
10 李炳齋;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954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79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