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健全人格的涵義及其培養(yǎng)
本文選題:青少年學生 切入點:健全人格 出處:《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青少年學生的健全人格,是指青少年學生的人格結構中所有特質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協(xié)調的發(fā)展,具有結構性、標準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健全人格,須運用心理教育、心理訓練、心理建構等途徑,著眼于心靈改造和品格建塑的人格教育。
[Abstract]:The sound personality of the adolescent students refers to the healthy,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ll the traits in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adolescent stud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standard and development. Ment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applied to personality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巢湖學院教育系;
【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資助計劃項目(2003jqw58)
【分類號】:G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延平;;避免青少年學生網絡成癮“自律”是關鍵[J];中小學電教;2011年Z2期
2 鄭雪蓮;;試論鄧小平德育思想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意義[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本刊評論員;;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刻不容緩[J];上海教育;2011年14期
4 白娜;;談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07期
5 李穎;;課堂管理漫談[J];文學教育(上);2011年07期
6 楊孝珍;;關于做好我縣校外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7 韓水堂;;校外教育中實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基于山西省長治市城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8 劉拓;;論批評教育的藝術[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8期
9 陳憲恩;;虛擬中的真實——簡論網絡的教育價值[J];考試周刊;2011年55期
10 張存道;;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培養(yǎng)祖國四有人才[J];甘肅教育;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夏凌翔;;青少年學生自立的初步調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肖卉;;“長征精神”開發(fā)與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曉剛;杜李琴;;西部地區(qū)青少年學生抑郁障礙的現(xiàn)狀調查[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文健;;少年期離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矯正[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岑國禎;張劍鋒;余駿;杜衛(wèi);;在若干價值觀影響因素上對青少年學生公眾觀的調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曹成剛;;構建青少年學生心理干預方案的設計思考[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趙麗紅;薛新婭;;校園惡性事件對青少年影響狀況研究[A];陜西省社會學會(2010)學術年會——“關—天經濟區(qū)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崔毅;;關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弘揚、繼承與實施教育之思考[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10 張大均;歐居湖;;青少年學生網絡成癮研究(摘要)[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訓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強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報;2000年
2 何光彩 周日生;我市表彰“優(yōu)秀法制副校長”[N];永州日報;2008年
3 記者 王夏斐;全力打造青少年學生課外教育“杭州模式”[N];杭州日報;2009年
4 曹文宏;洛南縣舉辦青少年學生法制報告會[N];商洛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張欣剛;莫讓“禁果”變苦果[N];延邊日報;2009年
6 赤壁市赤馬港中學 汪泳濤;青少年學生暴力心理分析[N];咸寧日報;2010年
7 張玉英;塑造健全人格[N];吉林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高云君 實習生 朱鴻偉;重要的是養(yǎng)成健全人格[N];四川日報;2004年
9 郝衛(wèi)江;青少年學生健康不容忽視[N];中國婦女報;2003年
10 本報評論員;用小英雄事跡激勵青少年學生[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方必基;青少年學生心理資本結構、特點、相關因素及團體干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興貴;青少年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周先進;“學會關心”取向的教學價值觀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盧艷紅;論關注意義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天梅;青少年負面身體自我與同伴嘲笑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2 魏歡;青少年疏離感發(fā)展的實證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勇鵬;青少年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與教育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沈賽玲;壯族山歌文化與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鄒瓊;青少年學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維度及其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梁瑞濤;青少年學生心理應激反應與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7 盧錦珍;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蘇蘭;青少年公民責任意識的調查分析與教育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楊艷;當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10 楊秀明;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442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64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