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立國,決勝二十一世紀
本文關鍵詞: 教育立國 現代化 知識經濟 出處:《社會科學家》2008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中國要在21世紀全面實現現代化、趕上西方發(fā)達國家,就必須以教育為立國之本。這既是對一百多年來中國現代化歷程的反思,又是回應知識經濟挑戰(zhàn)的必然。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especially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21th century, China will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i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n the cours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in the past 100 years,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knowledge economy.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
【基金】:復旦大學金穗項目(07JS057) 教育部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研究》(2008JYJ058)系列成果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一、教育立國是回應知識經濟挑戰(zhàn)的必然21世紀的到來,對人類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知識經濟的全面崛起。隨著新科技革命的拓展及其成果的廣泛應用,一種全新的經濟形式——知識經濟將取代目前的工業(yè)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的主流形式。知識經濟,顧名思義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是一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成煉;;淺談體育教學中運用現代化電教技術的影響[J];快樂閱讀;2011年16期
2 新崛通也;鐘啟泉;;教育論爭的分析框架[J];外國教育資料;1998年01期
3 楊改學;黃映玲;;只有繼續(xù)推進才會有新的發(fā)展[J];現代教育技術;2011年07期
4 王強;;科技創(chuàng)新 教育立國——“葉圣陶研究會赴芬蘭科技創(chuàng)新及教育考察團”考察側記[J];民主;2011年07期
5 梅汝莉;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復興[J];中小學管理;1996年02期
6 劉鐵芳;;保衛(wèi)童年[J];江蘇教育;2011年17期
7 張永花;;論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年16期
8 沈杰;;教師素質的第三個層面——教育技藝[J];中學教育;2002年05期
9 羅許成;;試論傳統(tǒng)的灌輸與灌輸的現代化[J];社科與經濟信息;2002年05期
10 林芊;;辛亥革命前夕貴州現代教育體系雛形顯現[J];當代貴州;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秉平;;大力發(fā)展現代化科技教育[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2 李永梅;;轉變教育觀念是農村教育現代化的關鍵[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陳文心;;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現代化[A];亞洲人才戰(zhàn)略與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戰(zhàn)略論壇文庫[C];2001年
4 薛竹;;義務教育還需立足長遠放眼量[A];價格理論研究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5 張路雄;;現代化、市場化下的中國教育體制[A];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06年
6 蔡緒太;孫耕耘;;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前提[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7 熊賢君;;民國時期湖北私塾的現代化整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周曉紅;曲鐵華;;我國啟發(fā)式教學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楊嵐;;我國情感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A];第五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王堯;;西藏教育的今昔談 發(fā)展教育——現代化必由之路[A];“西藏和其他藏區(qū)現代化道路選擇”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錦濤;現代化的理想學校[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記者 趙建春;教育必須率先實現現代化[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山西省陽泉市礦區(qū)東四尺小學校長 張志明;傳統(tǒng)與現代二者“得兼”[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 王貴江;要“基本功”更要“現代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李芳;“十一五” 我省將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N];云南政協(xié)報;2006年
6 張娟;遠程教育為農村教育注入活力[N];天水日報;2006年
7 記者 陳素璧 蔡報文;今年實現優(yōu)質學位超過80%[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8 趙建軍;校園網絡建設的實踐與探索[N];錫林郭勒日報;2006年
9 江蘇省教育廳政策法規(guī)處 張亞平;濃墨重彩共繪江蘇教育現代化藍圖[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10 記者 朱振國;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逐步走向現代化[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平海;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姚遠峰;尋求意義:現代教育之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郝錦花;新舊之間[D];山西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慶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歷史教師素質的現代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趙亮;論學習方式的變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馬澤民;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啟動[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4 賀雙艷;論中國人的現代化與現代教育的發(fā)展[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袁方成;財政短缺下的鄉(xiāng)村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自華;融貫中西,因地制宜:對民國教育現代化的一點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新峰;現代化電子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年
8 王肖兵;論當代中國學校的德育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9 葉前進;梁啟超的教育現代化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高琳;太奇教育集團連鎖經營模式的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876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48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