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生活與公共精神的養(yǎng)成
本文關鍵詞:班級生活與公共精神的養(yǎng)成
更多相關文章: 班級生活 德育 公共精神的養(yǎng)成
【摘要】:公共精神的養(yǎng)成是當代德育的應有之義,而班級生活在當代遭遇集體主義觀念的坍塌之后,一度被技術化和操作化。學界沒有充分認識到它對于兒童精神生活健康成長,尤其是在培養(yǎng)兒童的民主觀念、集體主義精神、團體道德等公共精神方面的獨特價值。因此,當代班級生活育人價值開發(fā)的努力方向是使班級成為一個擁有公共精神、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保守孩子成長秘密、培養(yǎng)孩子公共品格的王國。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在我國教育變革風起云涌的今天,審視兒童的學校生活,,是一項無須規(guī)避、且應主動思考的課題。對于我國兒童而言,學校生活最日;谋憩F(xiàn)便是兒童的課堂生活和班級生活,其中課堂生活因其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鎮(zhèn)而始終處于教育變革思考的中心,相對而言,班級生活則被置于背景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秦麗;幼兒園游戲本質(zhì)的再認識——從皮亞杰活動理論談游戲活動的指導[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娜;幻想小說中幻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周渝;重慶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管理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曉豐;日常語言哲學中的他心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姜陽春;論學前兒童游戲與社會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學;2006年
5 駱蕾;“彼得·潘寫作”視野下兒童的生活與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秦艷瓊;童謠綜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帆;隱私權(quán)憲法—民法平行保護模式的構(gòu)建[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王愛華;概念重建主義課程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霍艷芳;父母關于幼兒個人事務自主觀認知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高榆;豐子愷“童心說”的教育意蘊[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龐光明;;正確認識和落實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2年01期
2 任彥申;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與德育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1995年03期
3 王金生;對建立德育新體系的一點思考[J];北京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4 韓宏莉;德育的困境與出路[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1995年03期
5 白德昌;;認真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J];成才;1996年03期
6 董德玲;寓德育于體育教學之中的幾點嘗試[J];連云港化工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02期
7 楊洪革;計算機技術與德育環(huán)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8 王術井;寓德育于教學內(nèi)容之中[J];繼續(xù)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 吳平,關俊峰,黃曙光,石杰;試論體育院校德育工作改革中的若干問題[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10 權(quán)文濤;努力開拓德育的新視野 為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正確導向[J];陜西教育;1999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小燕;;“情商”概念在德育中科學滲透的意義[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鐘濤;高宏銳;;科學課上進行德育,我這樣做[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北卷)[C];2012年
3 周明遠;夏誼;;高一學生身心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與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交叉學科卷)[C];2005年
4 張軍英;;德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優(yōu)良品質(zhì)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5 王仕民;;論德育政治功能的發(fā)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楊在明;;一次誤會引發(fā)的德育思考[A];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陳保紅;李力;;從“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看德育要強化的幾個觀念[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沈曉勤;;在德育中閃爍學生的主體之光[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鄒麗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與高校德育發(fā)展新趨勢[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10 李大偉;張雪梅;;建立職業(yè)素質(zhì)評價體系,搭建中職德育新舞臺[A];中國職教學會德育教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沈雪梅;虹橋二中10年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南通日報;2008年
2 孫建業(yè);德育:首先要從怎樣做人教起[N];遼寧日報;2002年
3 駐滬記者 張莉;趙德育:永遠保持兒童般的笑臉[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8年
4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驚鐸;如何提高德育的親近感和吸引力[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高樹林 通訊員 余志萍;弘揚歷史抓質(zhì)量 注重德育創(chuàng)平安[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6 康縣大南峪學區(qū)教師 陳文月;在教學中抓好德育的幾點體會[N];隴南日報;2009年
7 詹自飛 特約通訊員 李飛;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打造鐵甲英才[N];解放軍報;2009年
8 宿遷市宿豫區(qū)來龍初級中學 金慶軍;關愛——德育的根基[N];江蘇教育報;2010年
9 王興才 臨淄區(qū)虎山小學校長;傳承仁愛思想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淄博日報;2010年
10 通訊員 楊光權(quán);阿熱勒鄉(xiāng)“牧寄!蓖ㄟ^德育達標校驗收[N];阿勒泰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珊;德育時機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韓玉;德育的關懷:邁向教師的意義世界[D];西南大學;2010年
3 方新文;對話德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于洪燕;中國傳統(tǒng)“道德”內(nèi)涵的現(xiàn)代解讀與轉(zhuǎn)換[D];西南大學;2010年
5 董蕾;鄧小平德育思想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王倩;媒體時代大、中學生處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董宇艷;德育視閾下大學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8 隋子輝;“無產(chǎn)階級政治”指導下的北京市中小學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9 甘劍梅;德育現(xiàn)代性的哲學論辯[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建光;中學以人為本德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功能初探[D];蘇州大學;2010年
3 吳丹;中學校園墻面文化德育主題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劉向宇;我國青少年休閑德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6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D];蘇州大學;2010年
7 閆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學校德育的應對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郝俊宇;試論中學德育的有效途徑——主體德育[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家寧;論和諧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運用[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10 樂娟;構(gòu)建我國民辦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84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18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