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教育獲得的不平等程度考察
本文關鍵詞:中國城市教育獲得的不平等程度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獲得 不平等程度 家庭經濟資本 家庭文化資本
【摘要】:本文對2005年的"中國社會變遷研究第一期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近30年來中國在城市的教育分布上的平等程度呈現(xiàn)出倒U形演變趨勢,教育年數(shù)分布的散布程度先是逐漸擴大,而后又逐漸縮小。但是在教育分配層面上中國城市教育的不平等程度并未減少,相反有逐漸擴展的趨勢。在"上大學"這一教育機會分配上,經濟資本轉化的邏輯逐漸增強,而家庭文化資本傳遞的邏輯保持基本穩(wěn)定,近十年來甚至呈現(xiàn)略有下降的趨勢。在"上高中"這一教育機會分配上,家庭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作用突出地體現(xiàn)在"重點"與"非重點"的分軌過程中,而在城市中未能上高中的子女日益集中于那些文化資本缺乏的家庭中。
【作者單位】: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中國城市教育的不平等程度在近30年間展現(xiàn)出什么樣的變化趨勢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美國學者邁爾指出,教育的不平等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分布(distribution);二是分配(allocation)。[1]比如說,情況A下50%的人只能念到初中,50%的人可以念到高中;情況B下10%的人只能念到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祖超;閻鳳橋;;社會分層對于高等教育分層的影響——西安民辦高校學生家庭背景的實證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2期
2 董云川;張建新;;少數(shù)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探討——云南高校實證調研報告[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3 鄒為誠;石濤陽;張少林;陳思yN;;家庭背景對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影響[J];國外外語教學;2005年04期
4 郭叢斌,丁小浩;高等教育跨越職業(yè)代際效應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陳友華;方長春;;社會分層與教育分流——一項對義務教育階段“劃區(qū)就近入學”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6 李麗媛;;當前教育體制對弱勢群體子女社會流動的制約──以弱勢群體子女個案訪談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年12期
7 王遠偉,高巍;社會分層、高等教育與職業(yè)選擇[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8 杜鵬;基于基尼系數(shù)對中國學校教育差距狀況的研究[J];教育與經濟;2005年03期
9 朱文興;論維護公平正義與構建和諧社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丁月牙;少數(shù)民族教育平等問題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選擇[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兆山;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時代價值——科技革命視野中人的解放問題探索[D];清華大學;2004年
2 丁金泉;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海云;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6年
4 王艷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曹晶;教育社會分層功能的弱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定東;市場滲透中的利益關系協(xié)調[D];吉林大學;2007年
7 吳宏超;我國義務教育有效供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薛欣欣;國有部門與非國有部門工資差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占霞;轉型期我國政府在促進教育公正中的職能定位[D];河南大學;2007年
2 李艷麗;教育公平視野下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入學機會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秦阿琳;社會分層對教育消費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韓東;中國個人收入差距與政府調節(jié)[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5 刀福東;傣族中學生個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曉明;湘桂黔邊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農民貧困代際傳遞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海燕;社會分層視野下的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景婷;階層資本對子代高等教育獲得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9 石濤陽;家庭背景對上海市基礎英語教育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侯雪偉;家庭背景對教育機會均等產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俊君;;淺議收入不平等與我國公共教育支出分配不均等[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吳春霞;;中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狀況的實證研究[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孫百才;;教育在人口中的分配:中國的經驗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吳春霞;;階層差距與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來自北京市初中的經驗數(shù)據(jù)[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沈華;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國際比較研究[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候玉娜;;縣際義務教育財政公平研究——基于廣西省十三區(qū)縣初中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沈有祿;;教育資源配置公平指標體系建構[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付堯;;我國城鎮(zhèn)地區(qū)間義務教育資源投入差異研究——以調整價格的人員支出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唐文倩;李志嶺;;教育獲得方差的經濟增長效應——來自中國大陸的經驗證據(jù)[A];2010年“海右”全國博士生論壇(公共經濟學)“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的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劉新波;張麗華;;農村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制度根源的實證分析[A];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技術經濟問題——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春玲;社會變遷與教育機會分配[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2 李夕芳;關鍵、核心與主體[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玉時階(作者系廣西民族學院教授);實現(xiàn)民族教育跨越式發(fā)展[N];廣西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陳應軍;帳篷中掀開的輝煌篇章[N];西藏日報;2002年
5 邵穎波;教育不公平:歷史是一個沉重的包袱[N];經濟觀察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瀟;中國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2 孫百才;中國教育擴展與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廣彬;教育與居民健康:我國教育的健康收益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勇;教育不平等對收入分配的影響[D];湖南大學;2011年
2 代向敏;中國教育不平等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3 李湘軍;我國教育公平性對個人收入影響的分析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4 王東妹;各地區(qū)教育擴展對收入差距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5 賈瑩;當代教育分層隱含矛盾的辨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
本文編號:11759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17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