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裴斯泰洛齊“教育愛”思想透析當今“校園冷暴力”現(xiàn)象
本文關(guān)鍵詞:從裴斯泰洛齊“教育愛”思想透析當今“校園冷暴力”現(xiàn)象
【摘要】:裴斯泰洛齊是外國教育史上第一個真正實踐教育愛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愛"思想是當今學校教育始終追求的一條基本原則。裴斯泰洛齊提倡"教育愛"思想。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學習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愛"思想,更要將其思想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來,讓"校園冷暴力"以及一切不正常的教育現(xiàn)象遠離我們的校園。
【作者單位】: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關(guān)鍵詞】: 裴斯泰洛齊 教育愛 校園冷暴力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約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Pestalzzi,1946—1827)是具有世界影響的瑞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他為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的發(fā)展貢獻了畢生精力。裴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事業(yè)艱難,精神感人。在裴斯泰洛齊誕辰100周年、逝世20周年之際,瑞士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數(shù)十年如一日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龔兵;;近代大學課程世俗化及其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鐘文芳;試論裴斯泰洛齊“一切為了孩子”的教育理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4 金維才,夏t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榮譽制度”及其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陳桂香;王永;;諾丁斯“關(guān)心”理論對教師素質(zhì)的要求[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7年08期
6 李久東;劉宏偉;胡靈佳;;醫(yī)學類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4期
7 陳向明;;理論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1期
8 龔放;;試論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2期
9 鄭富興;論裴斯泰洛齊的農(nóng)村成人教育思想[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劉小飛;;本杰明·富蘭克林教育思想研究[J];才智;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高春花;曹鳳月;;中國家庭中兒童虐待的原因分析——以倫理學為視角[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shè)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鐘文芳;;試論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學瑩;;裴斯泰洛齊論智育及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嶸;;夸美紐斯和盧梭“適應(yīng)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楊梅;;西方幼兒游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胡曉;;家庭:兒童道德習得的“原生地”——讀裴斯泰洛齊著作《林哈德和葛篤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張麗;;論近代英國自然主義科學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徐輝;;基督教在西方教育發(fā)展中的歷史作用——兼論宗教與教育的關(guān)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慧娟;魯?shù)婪颉に固辜{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蔣開君;范梅南現(xiàn)象學教育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孫華程;城市與教堂:制度視野下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發(fā)生與演進[D];西南大學;2011年
7 王洪明;從“管理”到“輔導”:班級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鄭雪松;少數(shù)民族預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王琪;西方現(xiàn)代體育科學發(fā)展史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演麗;論尼爾·波茲曼的電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2 戴軼;以“尊重”為價值取向的課堂文化構(gòu)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包衛(wèi)芳;高職學生的生活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麗;研究性學習在中職商務(wù)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尹娣;荀子人性論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李明菊;論教師的教學自主權(quán)[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東靖;保羅·弗萊雷的教師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欣;兒童本位觀視野下幼兒圖書市場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莉;從自在到自為—走向自為的教師實踐知識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馮坤;內(nèi)地西藏班(校)藏漢英三語教育的課堂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伙平;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愛及其啟示[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王雙利;;教育愛理論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讀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有感[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8期
3 秦元東;周竺玲莉;;大班幼兒視野中教育愛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8年08期
4 秦奕;“教育愛”的意蘊探尋[J];幼兒教育;2004年11期
5 楊毅;純潔質(zhì)樸的教育愛[J];貴州教育;1997年05期
6 高德勝;;教育愛:一種別樣的母愛[J];今日教育;2010年04期
7 陳小飲;;論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愛及其啟示[J];科技資訊;2007年22期
8 羅生全,馮文全;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及其對農(nóng)村義務(wù)教育的啟示[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7期
9 邵偉德;裴斯泰洛齊體育思想簡述[J];體育文化導刊;1988年01期
10 蔣俊梅;試論教育愛[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文芳;;試論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學瑩;;裴斯泰洛齊論智育及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滕大春;;從比較教育觀點評費希特在教育史中的貢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森;;西方關(guān)于人的學說與教學動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胡曉;;家庭:兒童道德習得的“原生地”——讀裴斯泰洛齊著作《林哈德和葛篤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郭法琦;;試論近代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兒童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莫尚禎;;用關(guān)愛打造和諧班級[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易紅郡;;赫爾巴特的教育實驗思想及實踐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周瑞安;;在傳美教育中開展“認親”活動的實驗報告[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10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傳江;苯中毒案呼喚教育愛心[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2 宇言;“后免費時代”的教育企盼[N];遼寧日報;2007年
3 雷振岳;是誰制造了“弱校困境”?[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宋風;“后免費時代”的教育盼望[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5 記者 盧文潔;憑本報報道可免費觀看感恩電影[N];廣州日報;2006年
6 廈門大學校長 朱崇實 四川師范大學 汪洪亮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董舒心 鄧婉君 四川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院 何云鈞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周之良;今天,教師應(yīng)當有什么樣的職業(yè)精神[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九江市鶴湖學校校長 李廬清;前行在讓教育回歸本位之路上(一)[N];九江日報;2009年
8 衡水市第二中學 秦海地;爭做“魅力校長”[N];衡水日報;2010年
9 若魚;留學當以不留學為目的[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10 浙江省諸暨市教科所 陳士杰;我們怎樣實施愛的教育[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先進;“學會關(guān)心”取向的教學價值觀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薛小麗;西方近現(xiàn)代興趣教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侯威;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東海;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左群英;兒童同情的教育現(xiàn)象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李福春;美國教育學演進史(1832-1957)[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曹影;德育職能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鑫;教師感情修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云鳳;裴斯泰洛齊與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實踐及比較[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汪雪光;裴斯泰洛齊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路珂;國際應(yīng)急教育理論與實踐初探[D];河南大學;2010年
4 鄒萌;教育軟暴力在小學階段的表現(xiàn)、歸因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磊;論教育愛[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東和;創(chuàng)設(shè)多維情境,構(gòu)建愛的共同體[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愛梅;裴斯泰洛齊和晏陽初鄉(xiāng)村教育理論與實踐之比較[D];河南大學;2007年
8 吳值敬;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述評[D];揚州大學;2009年
9 楊欽芬;論教師的幸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秦娟華;愛與理的教育[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888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08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