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留學生字感調查的會意字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6 21:14
漢字是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的文字體系完全不同,因此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其中表意性最強的會意字更是對外漢字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實踐表明,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能對漢字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感知,即字感。本文通過調查中外學生字感,系統分析字感的結構層次,進而提出留學生字感的建構模式,并分析留學生字感的偏誤情況和偏誤類型。本文從本體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兩個角度,對《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會意字的部件和結構進行系統的考察和分類,結合留學生的字感建構模式和字感偏誤類型,提出對外漢語會意字的教學原則,并討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可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初級階段非漢字文化圈學生“字感”的培養(yǎng)及漢字教學[J]. 劉姝. 長江學術. 2013(01)
[2]印尼華裔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J]. 張金橋. 語言文字應用. 2008(02)
[3]試論漢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 孫立峰,王倩. 語言文字應用. 2007(S1)
[4]語感培養(yǎng)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任務[J]. 張旺熹.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3)
[5]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萌芽與發(fā)展[J]. 郝美玲.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1)
[6]漢字的系統性與漢字認知[J]. 李大遂.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6(01)
[7]外國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及其發(fā)展研究[J]. 馮麗萍.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01)
[8]漢字認知心理研究成果與漢字教學[J]. 鄭繼娥.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1(02)
[9]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fā)的思考[J]. 王若江. 世界漢語教學. 2000(03)
[10]對外漢語教學的模式構建[J]. 徐子亮.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4)
碩士論文
[1]漢字字感的培養(yǎng)與對外漢字教學[D]. 尹泓嘉.黑龍江大學 2015
[2]淺談印尼學生的漢字字感培養(yǎng)[D]. 次春暉.重慶師范大學 2013
[3]漢字教學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的字感研究[D]. 譚宏.重慶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46406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可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初級階段非漢字文化圈學生“字感”的培養(yǎng)及漢字教學[J]. 劉姝. 長江學術. 2013(01)
[2]印尼華裔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J]. 張金橋. 語言文字應用. 2008(02)
[3]試論漢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 孫立峰,王倩. 語言文字應用. 2007(S1)
[4]語感培養(yǎng)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任務[J]. 張旺熹.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3)
[5]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萌芽與發(fā)展[J]. 郝美玲.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1)
[6]漢字的系統性與漢字認知[J]. 李大遂.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6(01)
[7]外國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及其發(fā)展研究[J]. 馮麗萍.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01)
[8]漢字認知心理研究成果與漢字教學[J]. 鄭繼娥.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1(02)
[9]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fā)的思考[J]. 王若江. 世界漢語教學. 2000(03)
[10]對外漢語教學的模式構建[J]. 徐子亮.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4)
碩士論文
[1]漢字字感的培養(yǎng)與對外漢字教學[D]. 尹泓嘉.黑龍江大學 2015
[2]淺談印尼學生的漢字字感培養(yǎng)[D]. 次春暉.重慶師范大學 2013
[3]漢字教學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的字感研究[D]. 譚宏.重慶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464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34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