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中學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走班制”中學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模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走班制” “班級授課制” 中學教學樓 建筑功能組織模式
【摘要】: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深化教育改革,真正改變當下教育體制中不適合社會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的落后部分,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人才,實現(xiàn)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zhuǎn)變過程。對中學教育體制而言,由于教學深受升學考試機制的限制,中學教育在整個教育改革進程中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于是,2014年,在總結(jié)近幾年教學改革經(jīng)驗的基礎上,從國務院到教育部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對現(xiàn)行的考試招生機制進行改革,從根本上解決當下中學教育改革進展艱難等問題,而新的高考制度提出,一度讓學者們認為“走班制”或?qū)⒊蔀槲磥碇袑W教育新潮流。教育建筑作為教育行為的物質(zhì)載體,發(fā)揮著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并將深刻影響學生的行為與心理。同時,教育行為對教育建筑同樣具有很強的約束力,不同的教育行為對教育建筑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只有適應時代變化、適應新的教育行為的教育建筑,才能培育出更多適應時代需求、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當下中學教學發(fā)展趨勢,總結(jié)歸納出“走班制”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在未來教學發(fā)展中的必要性。其次在“走班制”同現(xiàn)行“班級授課制”之間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得出二者之間教學上的差異,并進一步說明“走班制”對教學樓提出的設計要求。在此基礎上,本文結(jié)合中學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模式,提出“走班制”教學樓的建筑設計需求。最后,結(jié)合“走班制”同“班級授課制”之間的區(qū)別與“走班制”的基本特點,分析得出“走班制”中學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模式。本文通過研究,最終希望研究成果能對今后高中教學樓的建筑實踐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關鍵詞】:“走班制” “班級授課制” 中學教學樓 建筑功能組織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244.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緒論7-21
- 1.1 論文的背景及研究目的與意義7-10
- 1.1.1 研究背景7-9
- 1.1.2 研究目的及意義9-10
- 1.2 研究對象范圍及概念界定10-14
- 1.2.1 研究對象范圍10-11
- 1.2.2 概念界定11-14
- 1.3 國內(nèi)外研究概況14-19
- 1.3.1 國外研究概況14-18
- 1.3.2 國內(nèi)研究概況18-19
- 1.4 論文主要內(nèi)容19-20
- 1.5 論文研究框架20-21
- 第2章 現(xiàn)行中學教學組織類型及發(fā)展概況21-31
- 2.1 教學組織形式對中學教育建筑的影響21-22
- 2.2 我國現(xiàn)行中學教育中主要教學組織形式22-28
- 2.2.1“班級授課制”22-25
- 2.2.2“走班制”25-28
- 2.3“走班制”同“班級授課制”在教學上的差異28-29
- 2.4 本章小結(jié)29-31
- 第3章 結(jié)合現(xiàn)行教學樓的“走班制”建筑需求分析31-45
- 3.1 現(xiàn)行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模式31-40
- 3.1.1 教學樓的校園總體布局31-34
- 3.1.2 建筑功能構(gòu)成34-38
- 3.1.3 功能流線組織38-40
- 3.2“走班制”教學樓多元一體的建筑設計需求40-43
- 3.2.1 綜合一體的教學樓建筑41
- 3.2.2 豐富的單元功能構(gòu)成41-42
- 3.2.3 靈活的單元功能組織42
- 3.2.4 高比重的活動實踐空間42
- 3.2.5 空間精簡、功能復合的交通空間42-43
- 3.3 本章小結(jié)43-45
- 第4章 基于“走班制”的建筑功能組織模式優(yōu)化45-63
- 4.1“走班制”中學校園的總體布局45-48
- 4.1.1 教學樓于總體布局中的數(shù)量與位置關系45-46
- 4.1.2 教學樓與校園環(huán)境關系46-47
- 4.1.3 校園流線組織形式47-48
- 4.2 相關規(guī)范標準指標分析48-50
- 4.3 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設計策略50-51
- 4.3.1 單元功能構(gòu)成復合化50-51
- 4.3.2 教學功能組織一體化51
- 4.3.3 功能組織方式多元化51
- 4.4 教學樓功能單元間的組織架構(gòu)51-52
- 4.5 各單元內(nèi)的功能組織52-62
- 4.5.1 教學單元52-56
- 4.5.2 實踐單元56-59
- 4.5.3 公共單元59-62
- 4.6 本章小結(jié)62-63
- 結(jié)論63-64
- 參考文獻64-67
- 附錄67-88
- 致謝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璽;“綠葉族”建筑──一座普通中學教學樓設計的思索[J];建筑學報;1999年11期
2 陳紅,李憲立,楊月杰,王慧;某中學教學樓糾偏方案與施工[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公巖波;;密山市某中學教學樓裂縫治理和維修加固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4 馬燕;某中學教學樓傾斜原因分析與糾偏[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5 馬燕;某中學教學樓傾斜原因分析與糾偏[J];西部探礦工程;2004年10期
6 張俊鵬;謝孝;楚璽;;某中學教學樓的檢測鑒定與處理建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7 賈淑明;姚科林;;某中學教學樓可靠性評估分析[J];工程質(zhì)量;2012年09期
8 慈朝暉;;安慶銅礦中學教學樓[J];華中建筑;1991年02期
9 李金修;某中學教學樓開裂檢驗分析[J];中州建筑;1994年02期
10 王壽江 ,楊年山;一所中學教學樓的設計[J];建筑知識;199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付奎;王斌;;某中學教學樓加固改造[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jié)構(gòu)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彥斌;臨潭職業(yè)技術中學教學樓建設項目初步設計通過審查[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9年
2 魏志中 周映華;華溪中學教學樓工程開工[N];撫州日報;2011年
3 記者 劉聯(lián);市高級中學教學樓下月封頂[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4 宋洪良 本報記者 廖姝;威海援建北川西苑中學教學樓工程完工[N];綿陽日報;2010年
5 記者 王瑜;今年教育基建投資2100多萬元[N];博爾塔拉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鄧美容 饒品翔;市新區(qū)學校中學教學樓已完成70%基礎工程[N];撫州日報;2009年
7 記者 李莎莎;我市3個教育項目通過驗收[N];格爾木日報;2010年
8 通訊員 張?zhí)毂?陳星豪;“民生優(yōu)先”戰(zhàn)略為群眾辦實事[N];西江日報;2012年
9 陳建宏邋陳巍;項目撐起順風帆[N];張掖日報;2007年
10 趙家琦;六件事讓民心順順溜溜[N];濟寧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賈宇;中學教學樓人流交匯處人員疏散行為規(guī)律及速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2 辛欣;基于熱舒適條件下呼和浩特市既有中學教學樓節(jié)能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3 張琨;“走班制”中學教學樓建筑功能組織模式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6年
4 賈文亮;中學教學樓內(nèi)部交往空間特性的初探[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5 史子柔;示范中學教學樓內(nèi)空間的課外活動方式研究[D];華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46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74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