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審視
發(fā)布時間:2021-03-09 19:42
師生共同體是教育性與倫理性價值并存的綜合體。雖然師生人際、己群、群際倫理正面臨緊張、失衡、沖突等困境,但不能否認其所蘊含的豐富倫理價值,包括人際交往的關心共識,己群互動的公正追求,群際關系的認同要求。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回歸,需要從倫理的角度出發(fā),深化倫理理念,增強師生共同體的倫理意識;強化倫理責任,促進師生共同體的倫理發(fā)展;提高倫理能力,凝聚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力量。
【文章來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現(xiàn)實思考:師生共同體的倫理缺失
(一)緊張:師生共同體的人際不安
(二)失衡:師生共同體的己群矛盾
(三)沖突:師生共同體的群際風險
二、價值追尋:師生共同體的倫理意蘊
(一)關心:人際交往的倫理共識
(二)公正:己群互動的倫理追求
(三)認同:群際關系的倫理要求
三、路徑探析: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回歸
(一)深化倫理理念,增強師生共同體的倫理意識
(二)強化倫理責任,促進師生共同體的倫理發(fā)展
(三)提高倫理能力,凝聚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力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扶”與“不扶”的倫理審思[J]. 魯恒情.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倫理認同:基于道德與倫理的差異[J]. 賀艷菊.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3]師生關系:從對峙模式轉向共同體模式[J]. 郭艷芳. 教育科學. 2016(06)
[4]大學“師生共同體”:概念辨析與現(xiàn)實重構[J]. 龔放. 中國高教研究. 2016(12)
[5]主體間性:師生共同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J]. 任歡歡. 中國教育學刊. 2016(12)
[6]教學倫理價值探析[J]. 周建平. 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004(05)
[7]從群體原則到整體主義——中國傳統(tǒng)價值體系中的群己觀探析[J]. 劉曉虹. 文史哲. 2002(04)
碩士論文
[1]論中國中小學教師的倫理責任[D]. 崔建華.河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73369
【文章來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現(xiàn)實思考:師生共同體的倫理缺失
(一)緊張:師生共同體的人際不安
(二)失衡:師生共同體的己群矛盾
(三)沖突:師生共同體的群際風險
二、價值追尋:師生共同體的倫理意蘊
(一)關心:人際交往的倫理共識
(二)公正:己群互動的倫理追求
(三)認同:群際關系的倫理要求
三、路徑探析: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回歸
(一)深化倫理理念,增強師生共同體的倫理意識
(二)強化倫理責任,促進師生共同體的倫理發(fā)展
(三)提高倫理能力,凝聚師生共同體的倫理力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扶”與“不扶”的倫理審思[J]. 魯恒情.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倫理認同:基于道德與倫理的差異[J]. 賀艷菊.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3]師生關系:從對峙模式轉向共同體模式[J]. 郭艷芳. 教育科學. 2016(06)
[4]大學“師生共同體”:概念辨析與現(xiàn)實重構[J]. 龔放. 中國高教研究. 2016(12)
[5]主體間性:師生共同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J]. 任歡歡. 中國教育學刊. 2016(12)
[6]教學倫理價值探析[J]. 周建平. 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004(05)
[7]從群體原則到整體主義——中國傳統(tǒng)價值體系中的群己觀探析[J]. 劉曉虹. 文史哲. 2002(04)
碩士論文
[1]論中國中小學教師的倫理責任[D]. 崔建華.河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73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307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