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理論論文 >

教育是經(jīng)驗的傳遞——杜威教育哲學理論探要

發(fā)布時間:2018-04-02 06:11

  本文選題:經(jīng)驗 切入點:自然主義 出處:《天津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摘要】:作為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深刻地反思了自柏拉圖以來的傳統(tǒng)的教育哲學家提出的諸多問題,并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fā),把教育定義為經(jīng)驗的傳遞。杜威確信,當代教育應該自覺地彌合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之間的裂痕,并把民主理解為自己發(fā)展的真正的動力。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不僅體現(xiàn)為教育領域的革命,同時也體現(xiàn)為哲學領域的革命。他從其獨特的實用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的立場出發(fā),把令人耳目一新的觀念引入了教育哲學領域,從而為當代教育哲學的發(fā)展和繁榮奠定了思想基礎。
[Abstract]:As a famous educational philosopher , Dewey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problems raised by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philosophers since Plato , an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pragmatism . Dewey is convinced that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hould consciously bridge the rift between humanism and naturalism . Dewey ' 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 but also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所;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實踐唯物主義:重構(gòu)馬克思哲學體系的嘗試”(項目號:13JJD720004) “985工程”第三期項目“后現(xiàn)代視域中的馬克思理論”(項目號:2011RWXKZD01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02;B712.5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順武;;試論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變——基于民事主體視角之解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劉旭東;吳原;;教育理論學術(shù)旨趣的實踐轉(zhuǎn)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閻國忠;;從生態(tài)學到哲學與美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胡曉風;金成林;;行以求知知更行——介紹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補遺一卷)[J];中國陶行知研究基金會會訊;1999年01期

6 田心銘;實踐的唯物主義和實踐的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實用主義哲學的比較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7 趙士兵;劉愛軍;;實用主義真理觀之管窺[J];北方論叢;2008年04期

8 董山民;;啟蒙話語探析:普特南和羅蒂的實用主義視角[J];北方論叢;2010年04期

9 魏建華;;偶然性與哲學問題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以杜威偶然性思想為基礎[J];北方論叢;2011年02期

10 郭法奇;探究與創(chuàng)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龍佳解;蔣曉東;歐庭高;;論杜威的科學劃界觀[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舒志定;;現(xiàn)實的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馬克思教育思想當代性的一個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南n\;;理論與實踐關(guān)系問題的再思考——對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進路的一種透視[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4 陸寧;陳華森;;西方服務型政府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基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陸寧;陳華森;;西方服務型政府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基礎[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巧貞;;以經(jīng)驗概念為基礎的杜威藝術(shù)哲學[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元驤;;梁啟超“趣味說”的理論構(gòu)架和現(xiàn)實意義[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8 陳麗杰;;古希臘本體論“世界觀哲學”特性探析[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李海默;;自由主義框架下的道德觀[A];自主治理與擴展秩序:對話奧斯特羅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劉鵬;疑難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規(guī)范性來源[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昆;滲透數(shù)學觀念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慧鳳;社區(qū)治理與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D];浙江大學;2011年

6 周濤;人力資源開發(fā)專業(yè)人員持續(xù)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魏筠;生活意義: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林文偉;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顧劍峰;高中數(shù)學“導研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成保;實用性抑或?qū)嵺`性[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敏;論約翰·杜威的審美經(jīng)驗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徐迎環(huán);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學的批判性旨向[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曲超;陶行知批判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于溟;詹姆士實用主義真理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孔令輝;實用主義哲學影響下的胡適文學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鳳羽;杜威的經(jīng)驗審美觀[D];西北大學;2011年

10 楊方方;胡適的中國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華初;;論杜威的自然與自然主義[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王軍偉;;霍布斯政治思想從自然到人為的形成過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劉華初;;論杜威的形而上學觀念[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杜杰;生態(tài)倫理的哲學之維: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以儒道思想申論[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5 孔祥田;江雯斐;;從“經(jīng)驗”到“民主”——論杜威政治哲學理論建構(gòu)的內(nèi)在邏輯[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孔祥田;;從“哲學家問題”到“人的問題”——論杜威政治哲學建構(gòu)的“前問題”[J];蘭州學刊;2007年06期

7 許紅霞;;抖落歷史的塵!獙Χ磐䦟嵱弥髁x哲學的再認識[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8 牟宗艷;老子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jié)合的治國理念[J];文史哲;2003年06期

9 B.H.齊德勒;初曉;;J.杜威晚期著作介紹[J];世界哲學;1989年03期

10 楊浩勇,楊保利;人文主義對《魯濱遜漂流記》的影響[J];許昌師專學報;200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笑岳;蘇靜;;智力心理學研究的人性審視[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陳延;;自然主義在日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劉開會;;杜威新經(jīng)驗主義藝術(shù)觀的得與失[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鄒鐵軍;;杜威哲學觀的根本改變——紀念杜威150周年誕辰[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常宏;;杜威的“經(jīng)驗”概念的現(xiàn)象學解釋——以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為背景來解釋杜威的經(jīng)驗概念[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涂可國;;先秦儒道和諧社會思想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構(gòu)建[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學觀[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涂可國;;先秦儒道和諧社會思想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構(gòu)建[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胡天新;;人文主義與西方現(xiàn)代地理學[A];認識地理過程 關(guān)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10 高來源;;“實踐境遇”:絕對道德律令的域限——從現(xiàn)代性的角度對杜威道德實踐理論的基礎性釋讀[A];繁榮學術(shù)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廈門大學 陳亞軍;杜威:為了理解的紀念[N];社會科學報;2002年

2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場人文主義斗爭[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3 上海社科院哲學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學所所長 童世駿 復旦大學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劉放桐;“中國就是東西文化的交點”[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楊柳新(北京大學);杜威與孔子:互鏡的哲學家[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5 思郁;薩義德:如何重構(gòu)人文主義?[N];中華讀書報;2006年

6 孟廣林;“人”的呼喚:人文主義新文學的時代心聲[N];學習時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林紫玉;人文主義的創(chuàng)新之源[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3年

8 實習記者 亢春燕;第二屆感動內(nèi)蒙古人物頒獎盛典舉行[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9年

9 李醒民;走向科學的人文主義和人文的科學主義[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閻勇譯;創(chuàng)造性的民主[N];社會科學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梅;杜威的經(jīng)驗概念[D];復旦大學;2008年

2 孔祥田;經(jīng)驗、民主與生活[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3 余澤娜;經(jīng)驗、行動與效果的彰顯[D];復旦大學;2005年

4 鄭國玉;杜威:作為生活方式的民主[D];復旦大學;2010年

5 劉文祥;杜威的經(jīng)驗概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劉華初;杜威的經(jīng)驗自然主義[D];復旦大學;2010年

7 田光遠;科學與人的問題[D];復旦大學;2005年

8 周麗明;論舒斯特曼美學思想的間性建構(gòu)[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9 高來源;論人在經(jīng)驗世界中的超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閆守軒;論教學中的生命關(guān)懷[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潔;斯蒂芬·克萊恩對于人的思想轉(zhuǎn)變[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2 周薇;茅盾與自然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高璇;吳宓的《文學與人生》課程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侯志成;自然主義語文教育觀略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申利鋒;論毛姆小說創(chuàng)作的自然主義傾向[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袁繼紅;社會科學中是否存在規(guī)律?——以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爭論為線索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延苗;玄學社會歷史觀初探[D];西北大學;2005年

8 李紫燕;加繆的人文主義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表現(xiàn)[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9 高穩(wěn);《紅色英雄勛章》:自然主義、印象主義抑或是現(xiàn)實主義?[D];鄭州大學;2003年

10 董華;論齊曼的自然主義立場[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991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6991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44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