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論
本文選題:亞里士多德 切入點:城邦公民 出處:《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緩和城邦內(nèi)的矛盾,提升公民素質(zhì),亞里士多德主張對公民實施德化教育。他認為,公民品格的提升與城邦發(fā)展相輔相成;本質(zhì)說、靈魂論及目的論是公民教育的理論基礎,法律、政體和社會原則,是實施公民教育的基本保障;公民教育要分階段進行,但是其實施越早越好,甚至可以提早到胎兒時期。青少年時期是實施公民教育的關鍵期,體格教育、品格教育和實用教育三者互為基礎,共同作用于公民教育的過程中。亞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盡管有不完美之處,但瑕不掩瑜,留給后世無盡的智慧寶藏。
[Abstract]:In order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s within the city-st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Aristotle advoc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or citizens. In his opinion, the promotion of civic charact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stat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theory of soul and teleolog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ivic education, the legal, political and social principles, and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c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stages, but the sooner it is implemented, the better. It can even come early to the foetal period. Adolescenc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civic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are based on each other. Aristotle's thought of civic education, though imperfect, does not hide its flaws, leaving future generations with an endless treasure of wisdom.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DOA120325)
【分類號】:G40-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宏;強化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nèi)容——兼談公民教育的政治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2 袁利平;四個國家的中小學公民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08期
3 王淑芹,王愛霞;英國中小學公民教育課程之管窺[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年09期
4 王嘯;;公民教育:時代與主題[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張宜海;;談學校公民教育[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6期
6 高峰;關于公民教育的政治學解讀:價值與意義[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阿蘭·塞爾斯;原則性實用觀點:關于民主公民教育國際合作的思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楊冬;公民教育芻議[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藍維,劉智宏;公民教育的社會背景與實踐要素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謝克昌;;切實加強大學生的公民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剛;;國際視野中的公民意識與公民教育[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2 單文經(jīng);;澳門公民教育簡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擷影(2006年6月·香港)[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香灼璣;;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開幕詞[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雄;;公民教育:新的起點與探索——2005年中國內(nèi)地公民教育現(xiàn)狀概述[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藍維;;公民教育的社會背景與實踐要素分析[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謝文;;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教育是中國公民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趙達仕;;縱論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彭敬慈;;推動公民教育,從何人手?[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謝均才;;公民社會與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廣公民教育的經(jīng)驗[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公民教育推進成效顯著[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2 周敦文;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公民教育[N];湖北日報;2008年
3 李瑞蘭;應該大力倡行公民教育[N];天津教育報;2011年
4 楊云香;公民教育要抓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12年
5 大學教師 齊問;嚴管須運行于公民教育的環(huán)境中[N];東莞日報;2012年
6 實習生 謝儀 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世界公民教育不是一門課[N];中國教育報;2013年
7 易到用車創(chuàng)始人 周航;公民教育與企業(yè)責任(上)[N];經(jīng)濟觀察報;2013年
8 劉艷俠;學校公民教育意在鍛造現(xiàn)實人格[N];中國教育報;2013年
9 王曉真 編譯;美國公民教育嚴重不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劉文寧;公民教育:現(xiàn)代社會的新德育[N];工人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姬振旗;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蘇守波;美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付軼男;美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公民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7 崔貞姬;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與公民教育[D];吉林大學;2007年
8 趙明玉;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英國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敖潔;我國大學生公民教育實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鵬燕;香港學校公民教育的演進透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呂宏倩;澳大利亞中小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吳利運;英國公民教育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于永梅;全球化視域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5 楊倩;美國公民教育理論(2000-2010)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文靜;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xié)會第二次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波;西方公民教育成型因素探析及對我國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陳鴻瑩;英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的特質(zhì)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曉艷;我國公民教育內(nèi)容構建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何久香;我國學校實施公民教育初探[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32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63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