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教育的實踐探索
本文關鍵詞: 列夫·托爾斯泰 斯賓塞 教育策略 教育論 學習過程 藝體 自主學習 中層干部 合作式 數(shù)字化學習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人類的使命在于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中也提出了"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思想。的確如此,教育與人息息相關,教育指向人、為了人、提升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追求完美的教育。所謂完美教育,就是不斷追求、不斷超
[Abstract]:And as Leo Tolstoy said, "the mission of mankind is to strive for perfection." The British educator Spencer also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preparing for a perfect life" in his Theory of Education. Indeed,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education is directed to people, for the sake of people, promote people. In a sense, there can be no perfect individual, but there can be a pursuit of perfect education.
【作者單位】: 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初級中學;育才中學;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人類的使命在于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中也提出了“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思想。的確如此,教育與人息息相關,教育指向人、為了人、提升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追求完美的教育。所謂完美教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亮;;文人與金錢[J];教師博覽;1995年05期
2 古紅云;;托爾斯泰辦學校[J];教師博覽;2000年10期
3 ;列夫·托爾斯泰:天才藝術家[J];少年寫作(小作家);2010年06期
4 宋立明;;《琉森》立意的得與失[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5 李浦楠;;托爾斯泰對自由的追求與對虛無的反思[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6 方;;托爾斯泰和他的鄉(xiāng)村學校[J];教師博覽;1995年02期
7 梅雪良;大作家臨終前的“殊遇”——列夫·托爾斯泰的最后日子[J];科技文萃;1997年04期
8 蘇涵;;雕刻靈魂的形象——讀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J];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05期
9 姜有榮;;“有我所愛”與“愛我所有”話題作文指導[J];新語文學習(高中版);2007年03期
10 唐寶民;;俄羅斯精神廢墟上一個懺悔的靈魂——托爾斯泰逝世百年祭[J];中國職工教育;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江匯;;以“導入”搭建課堂德育平臺[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張中良;;編稿馬虎不得[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3 馬清福;;文藝創(chuàng)作中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4 袁仁琮;;提高素質(zhì) 力爭新的突破[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0年遵義縣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夏昭炎;;藝術和藝術家的“頭腦”[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6 周申明;;毛澤東文藝思想是一個科學、完整的“觀點和學說體系”[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七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2年
7 何國瑞;;堅持社會主義文藝的價值取向[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九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3年年會論文集[C];1993年
8 張煥;;實行課后開放 加強隨文閱讀[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馬秀華;;讀是基礎寫是延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10 王峰;;失樂園與復樂園——列·托爾斯泰精神歷險的一種注解[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列夫·托爾斯泰百年祭[N];文藝報;2010年
2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偉大而孤獨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N];光明日報;2005年
3 楊建民;高爾基為何替托爾斯泰夫人辯護?[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彭建軍;耐得寂寞才有經(jīng)典[N];人民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王胡;哈吉穆拉特石在俄揭幕[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黃曉和;托爾斯泰與柴科夫斯基[N];音樂周報;2006年
7 吳曉波;中國人需要多少錢才能幸福[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8 王吉舟;投資圈的博傻循環(huán)[N];中國經(jīng)營報;2006年
9 陳平;房子都讓老爺們兒住了,,老娘們兒住哪?[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5年
10 小林;老有所為的中外名人[N];民主協(xié)商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邱運華;詩性啟示:托爾斯泰小說詩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1999年
2 梅穎;俄羅斯文學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徐樂;契訶夫創(chuàng)作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李先國;化俗從雅文學觀的建立[D];蘇州大學;2005年
5 麥妮卡(Melnyk Tetiana);自然主義批評視域下的托爾斯泰與德萊賽—《復活》與《嘉莉妹妹》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圓圓;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列夫·托爾斯泰[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朝魯孟其木格;列夫·托爾斯泰生態(tài)智慧探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3 張紹梅;論列夫·托爾斯泰小說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D];浙江大學;2010年
4 楊敏;列夫·托爾斯泰藝術理論在中國的命運[D];西南大學;2007年
5 趙民;論托爾斯泰筆下地主的烏托邦式的土地改革[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名揚;唯美生命的追求[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7 陳靜潔;論《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物、敘事和風格[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牛靜;盧梭與托爾斯泰自然—文明思想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田少虹;階層性與普世性[D];延安大學;2008年
10 劉海榮;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死觀[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85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48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