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測量:理論依據(jù)與實踐指向
本文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教育測量方法 證據(jù)中心的設計 出處:《教育研究》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教育測量的視角考量,核心素養(yǎng)是一類高度抽象、結構復雜的高階能力,超越了知識和一般能力的范疇,傳統(tǒng)教育測量范式的應用面臨著極大挑戰(zhàn)。核心素養(yǎng)測量需要教育測量理論、方法、技術的系統(tǒng)性革新。在理論層面,需要以"證據(jù)中心的設計"(ECD)理論為依據(jù),圍繞"基于證據(jù)進行推理"的核心思想進行測驗設計與開發(fā)。在實踐層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供動態(tài)性、交互性的測驗環(huán)境,建構復雜的任務情境,獲取復雜、詳盡、類型多樣的測驗數(shù)據(jù)。此外,復雜數(shù)據(jù)中的測量證據(jù)提取是關鍵,由此需要清晰定義證據(jù)規(guī)則,合理利用自動化證據(jù)抽取方法,從復雜數(shù)據(jù)中獲取推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證據(jù)。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ore literacy is a kind of highly abstract and complex high-level competence, which transcends the category of knowledge and general competenc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paradigm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The core literacy measurement needs systematic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theory, method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vidence center design" and the core idea of "evidence-based reasoning", we should design and develop the test. In practice,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Provide dynamic, interactive test environment, construct complex task situation, obtain complex, detailed and diverse test data. In addition, the key is to extract measurement evidence from complex dat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efine the rules of evidence, reasonably use automated evidenc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obtain evidence from complex data to infer students' core literac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密集型追蹤數(shù)據(jù)中時變效應的分析及其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項目批準號:31571152)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當前,國內(nèi)教育研究聚焦于辨析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甄別學生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素養(yǎng)以及在課程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等問題,關于核心素養(yǎng)測量與評價的討論不夠,特別是測量問題,是國內(nèi)外教育測量領域面臨的難題。近年來,國際教育測量界選取了一些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測評研究,如PI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教育測量與評價》投稿須知[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年04期
2 侯光文;;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原理[J];山東教育科研;1991年01期
3 曾桂興;;探索教育測評工程的科學化之路——《教育測量與教學評價》書評[J];山東教育科研;1992年04期
4 ;教育測量[J];中國電大教育;1992年09期
5 劉們;現(xiàn)代教育測量啟示[J];歷史教學;1998年11期
6 陳亞麗;關于教育測量的要素分析[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教育測量與評價》征稿啟事[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年01期
8 ;《教育測量與評價》征稿啟事[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年02期
9 ;《教育測量與評價》征稿啟事[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年04期
10 ;國內(nèi)專門研究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期刊 《教育測量與評價》征稿啟事[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姝君;;教育測量及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思考[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幼兒教育周刊》編輯部;思想的碰撞 學習的革命[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本文編號:1449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449190.html